[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保温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20870109.5 | 申请日: | 202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91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周瑞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领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63;H01M10/658;H01M10/635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赵玉琴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保温 散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保温散热装置,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顶部设置有盒盖,所述电池盒的内部等距开设有多个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安置盒,所述安置盒内设置有锂电池本体,所述电池盒的两边侧壁处分别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散热口;所述安置盒的两边内壁处分别开设有通风口,且安置盒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机构,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带动安置盒绕安装腔内转动,所述通风口随安置盒的转动与散热口活动连通。本实用新型便于对电池盒内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进而有利于防止外部低温环境下对锂电池本体充放电作业的干扰,确保锂电池本体的使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锂电池保温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使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碳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锂电池本体,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的优点,故而得到广泛应用,锂电池可以良好的适用于多类电动功能车,例如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观光车、电动巡逻车和电动三轮车等,并且可以提供满足具有不同电压需求的产品。
但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锂电池的充放电易受到环境温度因素的影响,因在电极或电解液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与环境温度有关,温度也影响电解液的传送速度,温度上升则加快,传送温度下降,传送减慢。锂电池本体充放电性能也会受到影响,温度下降,电极的反应速率也下降,假设锂电池本体电压保持恒定,放电电流降低,锂电池本体的功率输出也会下降。
而现有锂电池在对电动功能车进行供电使用时,大多是将多个锂电池排列放置在锂电池本体盒内连接后,再装入车内,在锂电池的供电使用过程中,锂电池的散热通常是通过锂电池本体盒上开设的散热口进行,但受散热口的通风影响,对于锂电池的保温效果不能确保,易使锂电池在充放电作业时受到外部环境低温的干扰,影响锂电池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锂电池在应用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保温散热装置。
一种锂电池保温散热装置,包括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顶部设置有盒盖,所述电池盒的内部等距开设有多个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安置盒,所述安置盒内设置有锂电池本体,所述电池盒的两边侧壁处分别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散热口;
所述安置盒的两边内壁处分别开设有通风口,且安置盒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机构,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带动安置盒绕安装腔内转动,所述通风口随安置盒的转动与散热口活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安置盒设置成圆柱体,且安置盒内部开设有用于放置锂电池本体的矩形放置槽,所述矩形放置槽的内壁上设置有配合固定锂电池本体的卡块,所述锂电池本体的安装端通过螺栓与卡块螺纹连接,且锂电池本体与矩形放置槽的内壁之间设有间距,所述通风口连通矩形放置槽。
进一步的,所述安置盒远离通风口的两边内壁处设置有保温垫层,所述安置盒设有保温垫层的两边内壁厚度大于安置盒设置通风口的两边内壁厚度,且安置盒设有保温垫层的内壁与散热口活动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转动杆和温度传感器,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电池盒底部预设有的安装口内,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和安置盒的底部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嵌设在电池盒的一侧壁处,且温度传感器与伺服电机通过设置于电池盒内的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探测到外部环境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监测阈值时,通过PLC控制器启动所述伺服电机驱动安置盒正向转动,并带动通风口与散热口错位。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探测到外部环境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监测阈值时,通过PLC控制器启动所述伺服电机驱动安置盒反向转动复位,并带动通风口与散热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盒的一侧壁处开设有用于锂电池本体线束连接的作业端口,所述锂电池本体与作业端口的连接线束和相邻一组锂电池本体间的连接线束均可弯曲式延长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领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领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8701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