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洋碳汇观测水下智能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552032.7 | 申请日: | 2023-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28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 发明(设计)人: | 何姝;王军;李松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宇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B63C11/52;G01N1/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知一慧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973 | 代理人: | 杨伟河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观测 水下 智能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海洋碳汇观测水下智能机器人,包括水下智能机器人本体,所述水下智能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安装有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内部开设有三个检测腔,三个所述检测腔的内顶壁均固定安装有测试棒,三个所述测试棒的顶端与水下智能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该海洋碳汇观测水下智能机器人,通过水下机器人潜入海洋后,启动第一水泵,使检测箱底部的进水管抽取海水并输入至左侧的检测腔内,由于三个检测腔呈阶梯状,且相邻两个检测腔相互连通,使得左侧检测腔内海水满后向右侧检测腔输水,直至三个检测腔内均充满海水,通过三个测试棒对三个检测腔内的海水进行检测,从而便于海水的自动分组检测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洋碳汇观测水下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水下机器人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在海洋碳汇观测时,水下机器人潜入海洋中对海底深处的海水进行抽取携带,在水下机器人上岸后再对海底深处抽取的海水进行检测,海水的检测不能直接在水下完成,且海水检测时需要人为进行分组检测,操作比较繁琐。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自动分组检测的海洋碳汇观测水下智能机器人。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洋碳汇观测水下智能机器人,具备水下检测、自动分组检测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解决了目前水下机器人抽取的海水需要机器人上岸后才能对海水进行检测,海水的检测不能直接在水下完成,且海水检测时需要人为进行分组检测,操作比较繁琐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洋碳汇观测水下智能机器人,包括水下智能机器人本体,所述水下智能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安装有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内部开设有三个检测腔,三个所述检测腔的内顶壁均固定安装有测试棒,三个所述测试棒的顶端与水下智能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检测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左侧所述检测腔左侧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端与第一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三个所述检测腔右侧内壁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管,三个所述支管的右端与第二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通。
优选的,所述水下智能机器人本体的左侧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水下智能机器人本体左侧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照明灯,水下智能机器人潜入海洋中后通过摄像头观测,两侧照明灯起到照明和辅助观测的作用。
优选的,三个所述检测腔呈阶梯状,且相邻两个检测腔相互连通,左侧检测腔内海水满后可向右侧检测腔输水,直至三个检测腔内均充满海水,使水下机器人抽取海水并分组检测。
优选的,所述检测箱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端与第一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通,启动第一水泵使检测箱底部的进水管抽取海水并输入至左侧的检测腔内,便于海水检测前的抽取操作。
优选的,所述检测箱底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顶端与第二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海水检测完成后,启动第二水泵使三个支管分别对三个检测腔内的海水进行抽出,并从检测箱底部的排水管排出至海洋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洋碳汇观测水下智能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海洋碳汇观测水下智能机器人,通过设置检测腔、测试棒、第一水泵和连接管,水下机器人潜入海洋后,启动第一水泵,使检测箱底部的进水管抽取海水并输入至左侧的检测腔内,由于三个检测腔呈阶梯状,且相邻两个检测腔相互连通,使得左侧检测腔内海水满后向右侧检测腔输水,直至三个检测腔内均充满海水,通过三个测试棒对三个检测腔内的海水进行检测,从而便于海水的自动分组检测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宇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宇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5520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变速器过滤系统
- 下一篇:一种管料自动送料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