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膜润湿性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20326815.3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90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毓鸿;程转霞;范天驰;牟丽莎;周安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G01N13/04;G01N1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张莉;徐先禄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膜 润湿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膜润湿性测试装置。隔膜润湿性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上设有与第一容器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容器上设有与第二容器的内部相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连通管相对接的第二连通管,在测试隔膜润湿性时,将待测隔膜置于第一连通管的管口和第二连通管的管口之间,使得第一容器中的电解液穿过待测隔膜进入第二容器中,通过测定被穿过待测隔膜前后第一容器中的电解液量,实现对待测隔膜润湿性的评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评估隔膜润湿能力的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操作困难、效率低和准确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隔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膜润湿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低等优势,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新兴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个部分组成。其中,隔膜作为连通正、负极的“桥梁”,不仅能避免正、负极直接接触、防止短路,而且能提供离子传输通道、保障电池正常运行。因此,隔膜对电池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主要是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类物质,但聚烯烃类隔膜对极性电解液的浸润性很差,导致电池内阻高、能量密度低等问题。随后,研究者对隔膜不断地改进及开发,其对电解液的浸润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了更加准确评估隔膜对电解液的润湿性,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电解液润湿隔膜的速度,二是电解液在隔膜中储存的量(吸液率)。
现有技术中,验证润湿速度的方法是将电解液滴在隔膜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电解液渗透隔膜的面积大小,润湿面积越大说明隔膜润湿能力越强。但这种方法仅依靠肉眼判断无法区别微小差异,存在较大误差,不能给出具体地数值进行判断。吸液率一般采用称重法,利用隔膜在浸泡前后的质量差来计算吸液率。数值越大,说明储存的电解液介质越多,锂离子越容易通过介质传输。但是,直接简单地取出浸泡后的隔膜称重,隔膜表面会残留大量电解液,无法准确称量吸收电解液的量,存在很大的误差。
针对这一问题,CN 103512821 A中公开了一种电池隔膜吸液率的测试方法,可以避开取出隔膜进行称量,能够较为精准地计算得到吸液率。但是对于上述设计的装置,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测试装置较为复杂,而且将隔膜放入圆环中,不易操作;二是将隔膜放在圆环中,可能存在隔膜会在电解液的带动下,流动到圆环外部的情况,导致测试失败。因此设计简单易操作且精准的测试润湿性装置,更加快速准确地评估隔膜润湿性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膜润湿性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评估隔膜润湿能力的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操作困难、效率低和准确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隔膜润湿性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上设有与第一容器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容器上设有与第二容器的内部相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连通管相对接的第二连通管,在测试隔膜润湿性时,将待测隔膜置于第一连通管的管口和第二连通管的管口之间,使得第一容器中的电解液穿过待测隔膜进入第二容器中,通过测定穿过待测隔膜前后第一容器中的电解液量,实现对待测隔膜润湿性的评估。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并在第一容器上设置第一连通管,第二容器上设置第二连通管,使得在进行隔膜润湿性测试时,将待测隔膜置于第一连通管的管口和第二连接管的管口之间,然后向第一容器中加入电解液,并使电解液从第一连接管穿过待测隔膜流入第二容器中,等待一段时间后,测定第一容器中前后的电解液量,计算润湿速率,即可评估隔膜的润湿性能,具有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和准确性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评估隔膜润湿能力的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操作困难、效率低和准确性差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的管口处设有直径相同的空心圈,两个所述空心圈共同用于固定待测隔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3268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用具箱
- 下一篇:一种消防水管清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