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束自动理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2320320856.1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07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力杰;吴亚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合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02 | 分类号: | B65B13/02;B65B13/20;B65B13/18;B65B35/24;B65B35/16;B65B6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冠誉至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6 | 代理人: | 郭晓敏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理线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自动理线器,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内部安装有线束输送机构,所述机架的一端上表面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移动升降机构,所述移动升降机构的活动端固定安装有可调节线束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线束输送机构、移动升降机构、可调节线束夹持机构、升降线束放置机构、翻转机构、圆形收纳机构和线束捆扎机构,可以对裁切铆压端子后的线束进行输送、转移、升降、自动捆扎和自动收纳,期间无需人工操作,只需要根据完成时间,安排人员装箱封箱即可,节省人工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该线束自动理线器理线后的线材比较整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理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自动理线器。
背景技术
线束是当今电子化、信息化时代行业中发展快,市场需求量大,安装方便的产品之一。从普及的家用电器、通讯设备以及汽车。仪器设备等行业,广泛采用线束。势必对线束加工行业的良品率,价格等产生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线束生产厂商,必然在提升产品竞争力上做出努力。目前线束行业仍然无法达到全工位自动化生产,特别是定制品,小批量产品非常依赖人工,亟需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线束自动理线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线束自动理线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自动理线器,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内部安装有线束输送机构,所述机架的一端上表面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移动升降机构,所述移动升降机构的活动端固定安装有可调节线束夹持机构,所述框体的外表面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升降线束放置机构,所述机架的一侧且位于升降线束放置机构下方的位置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的活动端两侧均分别安装有圆形收纳机构和线束捆扎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的一侧放置有收纳箱。
进一步的,线束输送机构包括对称贯穿转动连接在机架内部两侧的传送辊,两个所述传送辊的外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线束传送带,所述机架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与传送辊相连接的第一电机,在机架的外表面安装一个第一电机,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可以带动与之相连接的传送辊转动,从而在另一个传送辊的配合下带动线束传送带进行转动,此时就可以将放在线束传送带上的线束进行输送,不需要再通过人工进行运输,从而降低工作负担。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框体外表面一侧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框体转动连接的单向丝杆,所述单向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与框体内壁滑动连接的滑板,所述滑板的上表面对称贯穿安装有两个第一气缸,两个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动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便于安装可调节线束夹持机构,将可调节线束夹持机构安装在横板的下方时,通过安装在框体外表面一侧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启动时就可以带动单向丝杆转动,此时通过螺纹就可以带动滑板来回移动,从而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带动横板和下方的可调节线束夹持机构进行来回移动,而此时第一气缸运行就可以带动横板和下方的可调节线束夹持机构进行上下往复移动,从而便于对线束进行夹持和运送。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线束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横板下表面的回形框,所述回形框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回形框内部转动连接的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外表面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与回形框内壁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用于夹持线束的气动夹爪,气动夹爪的设置可以自动对线束的两端进行夹持,并且只需通过现有的控制器和传感器即可实现自动操作,方便简单,无需人工进行操作,并且通过启动第三电机即可带动双向丝杆转动,此时通过螺纹即可带动两侧的滑块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可以带动两侧的气动夹爪进行相对移动,进而改变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对不同长度的线束进行夹持,从而提高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合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合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3208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