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池电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212129.3 | 申请日: | 2023-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03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林;庞华龙;陈木桂;李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创新能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2;H01M50/184;H01M50/186;H01M50/103;H01M4/1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企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957 | 代理人: | 王林华 |
地址: | 523712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锂电池电芯结构,包括外壳、在外壳上设置的密封组件、蓄电模块及限位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凸起件和凹槽,所述密封组件设在外壳的闭合处,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穿孔,所述蓄电模块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离板,所述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设有穿孔,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柱状件和限位夹,所述限位夹设在所述柱状件的两端;本实用新型锂电池电芯结构,锂电池通过柱状件将蓄电模块与锂电池外壳相连接且便于拆卸,方便对锂电池进行检修且可择一替换损坏的电极片,降低维修成本,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锂电池电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电力供给的常用器件,目前,所使用的锂电池电芯结构,电芯主体主要由正极片、隔离膜及负极片连续卷绕而成;其中,正极片上焊接正极极耳,而负极片上焊接负极极耳,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通过导线与外界电路相连接时,即可通过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以分别输出正电和负电;锂电池在组装时,是将电芯结构与锂电池外壳相连接,连接过程较为麻烦,且不便于拆卸,影响对锂电池进行检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锂电池电芯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锂电池电芯结构,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锂电池电芯结构,包括外壳、在外壳上设置的密封组件、蓄电模块及限位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凸起件和凹槽,所述密封组件设在外壳的闭合处;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穿孔;所述蓄电模块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离板;所述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设有穿孔;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柱状件和限位夹,所述限位夹设在所述柱状件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涂层,所述涂层设在所述凸起件与凹槽连接处的接触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穿孔恰好能通过柱状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的穿孔恰好能通过柱状件。
进一步地,所述柱状件为导电率小于0.0200Ωm的导电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交替堆叠且两电极片之间夹着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厚度为2.2毫米到3.8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件的凸起高度与凹槽的凹陷深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穿孔与柱状件的横截面为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锂电池通过柱状件将蓄电模块与锂电池外壳相连接且便于拆卸,方便对锂电池进行检修且可择一替换损坏的电极片,降低维修成本,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组件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柱状件放大图;
图中标号:
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一电极片,4-第二电极片,5-隔离板,6-凸起件,7-穿孔,8-柱状件,9-涂层,10-限位夹,11-凹槽,12-外壳,13-密封组件,14-蓄电模块,15-限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创新能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海创新能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2121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丁二酸自动干燥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镀污泥用搅拌、成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