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地形车用的无人机脚架固定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73493.3 | 申请日: | 202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77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吴一宁;卢桂萍;孙桂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P7/08 | 分类号: | B60P7/08;B60P3/11;B64U70/99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锦汇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956 | 代理人: | 陈耿 |
地址: | 51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形 无人机 脚架 固定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用的无人机脚架固定机构,该无人机脚架固定机构设置于全地形车的顶面,全地形车用于承载运输无人机,无人机脚架固定机构包括底板、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三滑杆、第四滑杆、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气缸连接块、第二气缸连接块、第一滑动连接件、第二滑动连接件、第三滑动连接件以及第四滑动连接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三滑杆、第四滑杆在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带动下能够夹紧固定住无人机的脚架,以使得无人机在全地形车顶面的固定效果较好,提高无人机的放置稳固性,较好地防止无人机从全地形车上掉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地形车用的无人机脚架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旋翼无人机,即采用螺旋桨旋转产生飞行动力的无人飞行器,其工作原理是机载电机驱动螺旋桨旋转带动气流产生升力,实现无人机飞行。无人机种类根据螺旋桨数量可以分为四旋翼、六旋翼和八旋翼无人机,具有优秀的机动性,广阔的视野和较高的地形适应性,通常搭载工业摄像头、雷达和光流传感器等传感器,进行搜寻侦察工作,被广泛用于林业,消防,农业,物流业等多种领域。
在旋翼无人机的飞行过程中,无人机长时间处于持续工作状态。为了给机身提供稳定升力,需要电机长时间工作。这极大的增加了旋翼无人机耗电量,降低了旋翼无人机的续航性能,缩小了工作范围,难以完成长距离侦察搜寻工作。此外,在旋翼无人机的飞行过程中,由于通讯信号传输距离有限,旋翼无人机与地面站距离不能过大;在旋翼无人机的飞行过程中,高空气流天气状况复杂,当遇上强气流和极端天气状况时,旋翼无人机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采用全地形车与旋翼无人机进行结合,全地形车可以承载运输无人机翻越障碍、斜坡等环境,即全地形车可以分担无人机部分路程,为无人机提供了续航保障,从而扩大无人机搜寻侦察半径;此外通过全地形车承载无人机,使得全地形车可以作为地面站为无人机稳定提供通讯信号,保证无人机的正常工作。
但是,现有用于承载运输无人机的全地形车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无人机在全地形车顶面的固定效果较差,从而影响无人机的放置稳固性,甚至可能导致无人机容易从全地形车上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用的无人机脚架固定机构,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地形车用的无人机脚架固定机构,包括:无人机脚架固定机构设置于全地形车的顶面,全地形车用于承载运输无人机,无人机脚架固定机构包括底板、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三滑杆、第四滑杆、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气缸连接块、第二气缸连接块、第一滑动连接件、第二滑动连接件、第三滑动连接件以及第四滑动连接件;底板呈矩形,底板开设有均呈斜向的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四滑槽,第一滑杆与第三滑杆两者平行且滑动设置于底板的顶面,第二滑杆与第四滑杆两者平行且滑动设置于底板的顶面,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三滑杆以及第四滑杆四者形成一矩形,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三滑杆以及第四滑杆四者均开设有沿各自长度方向的第五滑槽;第一气缸设置于底板的底面且与第一滑槽平行设置,第二气缸设置于底板的底面且与第三滑槽平行设置,第一气缸连接块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第二气缸连接块与第二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第一滑动连接件穿设于第一滑杆的第五滑槽、第二滑杆的第五滑槽、第一滑槽以及第一气缸连接块,第二滑动连接件穿设于第二滑杆的第五滑槽、第三滑杆的第五滑槽以及第二滑槽,第三滑动连接件穿设于第三滑杆的第五滑槽、第四滑杆的第五滑槽、第三滑槽以及第二气缸连接块,第四滑动连接件穿设于第四滑杆的第五滑槽、第一滑杆的第五滑槽以及第四滑槽。
优选的,第二滑杆位于第一滑杆、第三滑杆两者的顶面,第四滑杆位于第一滑杆、第三滑杆两者的顶面。
优选的,第一滑动连接件自上而下依次穿设于第二滑杆的第五滑槽、第一滑杆的第五滑槽、第一滑槽以及第一气缸连接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未经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734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制炭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基础锚栓笼优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