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SIC灭磁电阻离线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71622.5 | 申请日: | 2023-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9609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毛江;唐波;许其质;万兴;刘国华;魏伟;陆巍;朱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许婉静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c 磁电 离线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SIC灭磁电阻离线测试装置,包括升压整流单元、充放电控制单元、数据采集显示单元、电容模组单元,由外部接入220V单相交流电源经升压整流单元输出直流电压至电容模组单元,其中充放电控制单元控制电容模组的充电电压值,在电容模组电压达到所需值后,再由充放电控制单元接通被测SIC元件回路,利用电容放电的能量,测试SIC的伏安特性,数据采集显示单元检测整个回路的电压和电流,可以有效判断SIC灭磁电阻的伏安特性是否出现异常,避免因SIC灭磁电阻失效而导致灭磁失败损坏发电机转子的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SIC灭磁电阻离线测试装置,属于电性能测试技术。
背景技术
发电机灭磁电阻的作用是快速消耗储藏在发电机转子励磁绕组中的磁场能量,将发电机的内电势迅速衰减到接近于零,特别是在发电机内部或外部发生故障时,能够起到保护发电机组或降低发电机组故障损失的作用。当发电机出现机端短路、失步、失磁、非同期合闸等工况时,在转子励磁绕组中会感应出很高的过电压。这部分过电压能量如果无法被及时吸收,将会造成发电机转子回路绝缘损坏、可控硅整流元件过压击穿等情况进而导致更严重的事故发生。发电机微机励磁系统中,转子过电压保护回路的设计就是为了在转子励磁绕组两端产生过电压时,能够迅速有效吸收转子过电压能量,保证转子回路绝缘性能以及防止可控硅整流元件过压击穿损坏,从而保证发电机安全运行。
发电机微机励磁系统中,灭磁及过电压部分的设计主要分为三种型式:1)采用氧化锌进行事故灭磁及过电压保护;2)采用线性电阻灭磁及氧化锌进行过电压保护;3)采用碳化硅电阻进行事故灭磁及过电压保护。目前国内大中型水电站往往较多采用的是SIC(碳化硅)灭磁电阻,按照《DL/T489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的试验规程》要求,SIC灭磁电阻及转子过电压保护回路必须定期校验,但目前对于SIC灭磁电阻的检测手段只能通过拆除后返厂测试,此方式既耗费大量时间,也可能在运输途中对SIC灭磁电阻造成损坏,大部分电厂由于检修周期的原因,根本不具备SIC灭磁电阻返厂检测的条件,给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研制快速高效的SIC灭磁电阻的检测装置是必然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需要一种SIC灭磁电阻测试装置,可以实现在离线状态下、快速高效的检测发电机励磁系统SIC灭磁电阻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SIC灭磁电阻离线测试装置,包括:
升压整流单元:升压整流单元依次通过K1继电器、限流电阻RA与电容模组单元连接;
电容模组单元:电容模组单元的端口1通过可控硅单元连接至被测试的SIC灭磁电阻的一端;同时电容模组单元的端口2连接至数据采集显示单元,数据采集显示单元连接至被测试的SIC灭磁电阻另一端;电容模组单元的端口1分别连接K2继电器、放电电阻RB后连接至电容模组单元的端口2;
充放电控制单元:充放电控制单元分别与K1继电器、K2继电器连接;充放电控制单元同时与可控硅单元连接;
数据采集显示单元:数据采集显示单元分别与电容模组单元端口1、电容模组单元端口2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SIC灭磁电阻离线测试装置,利用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对SIC灭磁电阻进行测试,可以实现在离线状态下、快速高效的检测发电机励磁系统SIC灭磁电阻的性能。测试时装置内电容首先进行充电达到设定值后,再将此电压施加在被测SIC电阻组件上,在电容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采集被测件SIC电阻回路的电压以及电流,根据获得的数据可形成SIC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通过上述方式对每组SIC组件进行试验确定特性差异过大的灭磁电阻,提醒用户及时更换灭磁电阻,消除发电机组事故工况下可能存在的非有效灭磁隐患,进一步保障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SIC灭磁电阻离线测试装置的系统拓扑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716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光纤标签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煤矿信息采集的便携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