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厢式货厢吊装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34672.6 | 申请日: | 2023-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68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龙;王盼盼;黄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5/02 | 分类号: | B66C5/02;B66C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韩思思 |
地址: | 265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厢式货厢 吊装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厢式货厢吊装工装,包括支撑组件、位于支撑组件下方的承托组件,以及吊带,吊带的一端固定于支撑组件,另一端固定于承托组件,承托组件设置有承托槽,承托槽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以使货厢底部纵梁容置于承托槽内,承托槽的内壁设置有弹性缓冲件;支撑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吊带的第一固定位和第二固定位,同侧的第一固定位和第二固定位之间的距离大于货厢中门的宽度。同侧的第一固定位和第二固定位之间的距离大于货厢中门的宽度,进而使得位于货厢同侧的两吊带,对货厢中门形成避让,在吊带受拉时,不会直接对中门以及中门上方的挡水板形成挤压,进而减小了货厢在中门处的受力,降低了中门发生形变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货厢吊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厢式货厢吊装工装。
背景技术
因厢式货厢体积大、质量重、无吊装点,导致货厢的吊装较为困难。此外,随着汽车行业轻量化的发展,有些厢式货厢都用到了新型的轻量化材料,如铝合金板材、铝型材、玻璃钢蒙皮等等。这些材料外观都比较光滑而且有一定的光泽度。一旦受到挤压就会产生不可修复的变形,若与之摩擦就留下擦痕,严重影响外观的一致性。
尤其是对于设置有中门(设置于货厢侧壁的门)的厢式货厢而言,现有的货厢吊装工具大多使用硬质的吊杆,在起吊货厢的过程中,吊杆与货厢中门发生挤压,致使中门以及中门上部的挡水板发生形变,导致中门无法正常开闭,或者挡水板失去挡水效果。
因此,如何在减小吊具对货厢表面刮擦的基础上,减小吊具对中门的挤压,保证中门及其上方挡水板的正常使用,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厢式货厢吊装工装,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厢式货厢吊装工装,包括支撑组件、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下方的承托组件,以及吊带,所述吊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组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设置有承托槽,所述承托槽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以使货厢底部纵梁容置于所述承托槽内,所述承托槽的内壁设置有弹性缓冲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吊带的第一固定位和第二固定位,同侧的所述第一固定位和所述第二固定位之间的距离大于货厢中门的宽度。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货厢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梁,以及沿货厢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位和所述第二固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能够沿自身延伸方向伸缩,以改变两端的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支撑梁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套设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外周,所述第二延伸段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延伸段运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梁的长度。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固定连接。
所述承托组件包括承托件以及与所述承托件固定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承托槽设置于所述承托件,所述承托件沿货厢长度方向对应所述第一固定位和所述第二固定位设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吊带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连接件沿货厢长度方向延伸,以分别与货厢同侧的所述承托件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件具有用于与所述吊带固定的固定筋位,所述固定筋位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承托槽的外侧。
所述弹性缓冲件包括位于所述承托槽底壁的第一缓冲部,以及位于所述承托槽侧壁的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内部具有充气腔,所述第二缓冲部能够在所述充气腔内气体的作用下膨胀或收缩。
所述吊带朝向货厢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垫。
所述吊带背离货厢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起。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346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