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向阀、液压系统和作业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06141.6 | 申请日: | 202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62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庆轩;王宜前;高名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中源机械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6K11/06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李群华 |
地址: | 54503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向 液压 系统 作业 机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向阀,为解决现有换向阀的主阀杆采用对称设计而导致的油路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构造一种换向阀、液压系统和作业机械,其中换向阀中主阀杆依次设置有第一轴肩、第一通油槽、流量控制轴肩、第二通油槽、第二轴肩、第三轴肩、第三通油槽、中位轴肩、第四通油槽、第四轴肩。阀杆腔包括第一密封段、P腔、第二密封段、C腔、第三密封段、T1腔、第四密封段、A腔、第五密封段、D腔、第六密封段、B腔、第七密封段、T2腔、第八密封段,单向阀两端端与C腔和D腔连通,A腔和B腔均与D腔相邻,阀体内油路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向阀,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换向阀、液压系统和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现有换向阀的主阀杆上的通油槽和轴肩通常采用对称设置,其流量控制轴肩设置在主阀杆中部,进油通过流量控制轴肩与阀杆腔形成的流量控制阀口后流经设置于阀体内的压力补偿阀芯并引出压力负载信号,然后再分成两路并各自经单向阀、主阀杆与阀杆腔形成的工作阀口流向工作油口。
上述换向阀中,主阀杆采用对称式布置,油液流经压力补偿阀芯后分成两路,需要使用到两个单向阀,致使主阀杆和阀体内油道的结构复杂、成本高。换向阀为滑阀结构,主阀杆中位时由工作口的截止由主阀杆的中位轴肩与阀杆腔配合密封形成,工作口中位的内泄漏量随温度升高和负载增加变大,无法满足大负载低泄漏工况要求,特别是工作口需要长久负载保持时。负向大负载工况通常是由过载阀补油,但过载阀补油能力较小,对于负向大负载工况难以及时补油,造成工作装置出现负压现象,造成密封件烧伤内漏,影响零件可靠性和试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换向阀的主阀杆采用对称设计而导致的油路复杂、成本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换向阀、液压系统和作业机械,简化主阀杆的结构,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构造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布置于阀体内阀杆腔中的主阀杆、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杆自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设置有第一轴肩、第一通油槽、流量控制轴肩、第二通油槽、第二轴肩、第三轴肩、第三通油槽、中位轴肩、第四通油槽、第四轴肩。
所述主阀杆腔的结构包括:
第一密封段,与第一轴肩配合;
P腔,与第一通油槽连通并与阀体上的P口连通;
第二密封段,与流量控制轴肩配合形成连通或隔断P腔和第二通油槽、或者形成连通或隔断C腔和第一通油槽的流量控制阀口;
C腔,与第二通油槽连通;
第三密封段,与第二轴肩配合隔断C腔与T1腔;
T1腔,与阀体上的T口连通;
第四密封段,与第三轴肩配合形成连通或隔断T1腔和第三通油槽的A腔回油阀口;
A腔,与第三通油槽连通并与阀体上的A工作口连接;
第五密封段,与中位轴肩配合形成连通或隔断第三通油槽和D腔的A阀口;
第六密封段,与中位轴肩配合形成连通或隔断D腔和第四通油槽的B阀口;
B腔,与第四通油槽连通,并与阀体上的B工作口连接;
第七密封段,与第四轴肩配合形成连通或隔断第四通油槽和T2腔的B腔回油阀口;
T2腔,与阀体上的T口连通;
第八密封段,与第四轴肩(16)上朝向第二端的部段配合;
各通油槽均为周向环绕所述主阀杆的环形通油槽;
所述单向阀的进油端与C腔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出油端与D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中源机械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中源机械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06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废气处理喷淋装置
- 下一篇:用于盲孔定位仪的吸盘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