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探头及光电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044740.X | 申请日: | 2023-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38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赵红波;满建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柯普乐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头 光电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探头及光电开关,至少包括:圆柱体结构及圆台体结构,其中:所述圆台体结构设置在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下方,所述圆台体结构与所述圆柱体结构为一个整体,所述圆台体结构的轴线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轴线重叠。能够进行全反射的光线数量显著增加,电信号的强度得到增加,提高了光电开关的检测精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器件设计与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探头及光电开关。
背景技术
光电开关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当光电开关中的探头没有浸没在介质中时,光线以一定的发射角从发射LED发出,由于光线从相对光密介质(探头)射向相对光疏介质(通常为空气)时,部分光线会发生折射,一部分入射角大于临界角的光线会发生全反射。发生全反射的光线最终会到达接收LED上,经过光电转换产生电信号。当探头浸没到介质中时(例如浸没到水中),光线从相对光疏介质(探头)射向相对光密介质(水)时,光线会发生折射进入到光密介质中,因而不能被接收LED接收,从而导致电信号消失,通过这个原理,光电开关对介质进行检测。
现有的光电开关的探头,通过高温烧结跟外壳结合在一起,或者使用胶水进行高温粘结。在实际的使用中,由于探头的尖部极容易产生残余应力,在使用过程中因温度而导致探头的压力变化较大,同时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震动碰撞等因素,使探头的尖部极容易损害,从而导致整个光电开关损坏。同时,现有的探头由于其尖部结构设置,导致只有极少的光线能够发生全反射并到达接收LED中,造成电信号微弱,降低光电开关的检测精度。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头及光电开关,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电开关的探头由于只有极少的光线发生全反射,从而导致光电开关的检测精度底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探头,所述探头至少包括:圆柱体结构及圆台体结构,其中:
所述圆台体结构设置在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下方,所述圆台体结构的底面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底面紧密贴合,所述圆台体结构的轴线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轴线重叠。
可选地,所述圆台体结构的底面的投影位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底面的投影内。
可选地,所述圆台体结构的底面的投影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底面的投影重叠。
可选地,所述圆台体结构的锥角介于80度至90度之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电开关,所述光电开关至少包括:所述探头、外壳、电路板、电路板外壳、O形圈、盖板、卡簧及电缆,其中:
所述外壳给所述探头提供安装接口,并对所述探头进行保护;
所述电路板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位于所述探头的上方;
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外壳的内部,所述电路板包括发射LED与接收LED,其中,所述发射LED给所述探头提供光信号;所述探头检测光信号,并对光信号进行反射;所述接收LED接收由所述探头反射的光信号,并测试光信号的强度;
所述O形圈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外壳的上方,对所述电路板外壳进行缓冲;
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O形圈的上方,对所述电路板外壳进行覆盖;
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方,对所述盖板进行固定;
所述电缆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缆对所述电路板的信号进行传输,并给所述电路板提供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柯普乐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柯普乐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447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池检测的温度感应装置的校验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顶升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