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筒体内表面加工装置及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870517.5 | 申请日: | 202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18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白仁伟;白润达;密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北祥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04 | 分类号: | B23C3/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马维骏 |
地址: | 11261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体内 表面 加工 装置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重型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筒体内表面加工装置及其工艺。大型筒体内表面加工装置,包括固定立柱、可移动支架、转动托辊、铣刀刀杆、导轨横梁。铣刀安装在贯穿的导轨横梁上,可实现大筒体内平面或愣形一通到底的锻件或结构件内部加工,打破内表面加工难或不能加工的现状,投资小,效率高,一体化大型筒体设计成为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重型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筒体内表面加工装置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大型筒体锻件一般是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的大直径厚壁的筒形锻件,是核电、石化、水电等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零部件,其成形制造技术是集材料、冶炼、锻造、焊接、热处理和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重大技术装备的运行可靠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尽可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大型筒体锻件由于内表面有平面或愣形,加工内表面难度很大,设计者往往将其设计成结构筒体或内部加方板,一块一块拼成平面或楞型。一块一块的板形条先加工一面成圆弧形,与筒体内表面相配合,这样设计虽然可以加工成内表面所需要的形状,但是没有整体性。
大型筒体锻件体内表面加工必须采用大型高空距立车,而立车刀杆具备90°铣头,加一些典型件的内表面往往是平面和楞型,一通到底,由于筒体高度高,粗车余量较大时,筒加工效率极低,采用该种加工方法不可取。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加工方法提高筒体件内表面异形的加工效率,节约加工成本,同时实现加工一体化。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筒平面加工装置及其工艺。该工艺可实现一体化堆芯围筒,极大提高筒体件内表面异形的加工效率,节约加工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型筒体内表面加工装置,包括固定立柱1、可移动支架2、转动托辊3、铣刀刀杆4、导轨横梁5;所述导轨横梁5的一端与固定立柱1相连,所述导轨横梁5的另端与可移动支架2相连,所述转动托辊3设置在所述导轨横梁5下方,所述铣刀刀杆4设置在所述导轨横梁5的导轨上。
进一步地,铣刀刀杆4能竖直方向移动,能在导轨横梁5上水平移动。
进一步地,铣刀刀杆4为铝合金材料。
进一步地,转动托辊3由电机驱动。
一种大型筒内表面加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可移动支架2移出,将筒体锻件6吊至转动托辊3上,将可移动支架2归位并锁紧固定;
步骤2、铣刀刀杆4向下移动,铣刀刀头接触筒体锻件6内表面,通过数控程序对筒体锻件6内表面进行铣削加工;
步骤3、完成一个平面或愣形后,铣刀刀杆4上移,转动托辊3开始旋转,筒体工件随之旋转一定角度,待筒体工件转至下一个切削位置时,转动托辊3停止旋转,铣刀刀杆4下移至铣刀刀头与筒体工件内表面接触,进行下一个平面或愣形的切削,直至完成所有内表面切削;
步骤4、加工完成后,移出可移动支架2,将加工完成后的筒体锻件6吊出,再将可移动支架2归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北祥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北祥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70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