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鲷抗菌肽AS-hepc3(48-56) 在审
申请号: | 202310778885.7 | 申请日: | 2023-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5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坚;陈炎超;陈芳奕;彭会;陈慧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08 | 分类号: | A61K38/08;A61P31/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姜谧;张松亭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as hepc3 base sub 48 56 | ||
本发明公开了黑鲷抗菌肽AS‑hepc3subgt;(48‑56)/subgt;在制备抗新生隐球菌组合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检测黑鲷抗菌肽AS‑hepc3subgt;(48‑56)/subgt;对新生隐球菌CGMCC2.1563和新生隐球菌H99的抗菌活性,分析新生隐球菌H99对AS‑hepc3subgt;(48‑56)/subgt;的耐药性,确定黑鲷抗菌肽AS‑hepc3subgt;(48‑56)/subgt;具有抗新生隐球菌活性,同时为研发天然肽类抗隐球菌药物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黑鲷抗菌肽AS-hepc3(48-56)在制备抗新生隐球菌组合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根据感染人体的部位可以分为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四种类型。尽管系统性真菌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与这些感染相关疾病的死亡率却非常高,因此更值得被关注。系统性真菌病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近200万人死于系统性真菌病。在所有与系统性真菌病相关的死亡病例中,90%以上是由隐球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和肺孢子菌属感染引起的。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是一类环境来源的病原真菌,能够以干酵母或孢子形式,通过人类宿主的呼吸道进入肺部定殖。当宿主免疫系统受损时,潜伏的新生隐球菌会被激活,穿越肺泡毛细血管屏障进入血液,跟随血液循环扩散至肾脏和骨髓等身体各个部位,并能突破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据统计,新生隐球菌每年导致的全球新发感染病例数超过100万例,其中约62.5万人死亡,死亡率超过60%,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黑鲷抗菌肽AS-hepc3(48-56)在制备抗新生隐球菌组合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黑鲷抗菌肽AS-hepc3(48-56)在制备抗新生隐球菌组合物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抗新生隐球菌组合物对新生隐球菌CGMCC2.1563和新生隐球菌H99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一种抗新生隐球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包括黑鲷抗菌肽AS-hepc3(48-56)。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其有效成分为黑鲷抗菌肽AS-hepc3(48-56)。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其对新生隐球菌CGMCC2.1563和新生隐球菌H99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所有与隐球菌有关的感染中,大约95%的感染是由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菌株(新生隐球菌H99)引起,其余4%至5%的感染是由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或格特隐球菌引起。本发明通过检测黑鲷抗菌肽AS-hepc3(48-56)对新生隐球菌CGMCC2.1563和新生隐球菌H99的抗菌活性,分析新生隐球菌H99对AS-hepc3(48-56)的耐药性,确定黑鲷抗菌肽AS-hepc3(48-56)具有抗新生隐球菌活性,同时为研发天然肽类抗隐球菌药物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黑鲷抗菌肽AS-hepc3(48-56)对新生隐球菌CGMCC2.1563和新生隐球菌H99的杀菌动力学图,其中横坐标为时间(min),纵坐标为真菌数量[log(CFU/mL)]。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黑鲷抗菌肽AS-hepc3(48-56)对新生隐球菌CGMCC2.1563和新生隐球菌H99的生物膜抑制活性图,其中横坐标为AS-hepc3(48-56)蛋白浓度(μM),纵坐标为细胞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788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近视防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连栋温室推拉式保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