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773148.8 | 申请日: | 202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8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赵会民;郑仲浪;许竞;邓志华;张东旭;刘爱国;孙传景;张敬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1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程春宝 |
地址: | 350008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员 意外 坠落 缓冲 保护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及其实现方法,包括液压缓冲器、气囊、气体蓄能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液压缓冲器顶部输出端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支架上固定有缓冲组件,所述气囊位于所述缓冲组件的上方,所述气体蓄能器通过管路为所述气囊供气,所述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支撑框架4个角点位置。本发明能够将意外坠楼到轿顶的人体接触,兵器缓冲掉人体坠落时身上产生的动能,可以有效地减轻对人体的伤害减轻对人体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安全保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电梯层门系统造成的事故占所有电梯事故的80%以上,其中当门锁损坏、啮合深度不足或者层门自闭力不足时,在层站处用力扒开或冲撞层门都会导致层门被意外打开,极易造成层站人员坠入井道,引起严重的人体伤害。
当电梯不处于运行状态时,轿厢通常位于底层端站等候呼梯,当出现人员意外坠落井道时,人员大概率坠落在轿顶上。鉴于轿厢顶部一般设有横梁、反绳轮、护栏等刚性部件,结构较为复杂,一旦人员从层门意外坠落轿顶,在没有任何安全保护装置的情况下,往往性命难保。因此,有必要在轿厢顶部设置防护装置,当出现人员意外坠落到轿厢顶部时,减轻对人体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能够解决人体从轿顶上的高处掉落下来时,发生严重受伤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减轻对人体的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包括液压缓冲器、气囊、气体蓄能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液压缓冲器顶部输出端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支架上固定有缓冲组件,所述气囊位于所述缓冲组件的上方,所述气体蓄能器通过管路为所述气囊供气,所述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支撑框架4个角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缓冲器包括弹簧、柱塞杆、油缸,所述油缸一端通固定在轿厢轿顶的4个角点上,所述油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柱塞杆,所述柱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弹簧套在柱塞杆外部,所述弹簧一端抵在柱塞杆顶端端部,所述弹簧另一端抵在油缸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油缸一端通过第一球铰支座固定在轿厢轿顶上,所述柱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支座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铰支座包括第一球体、第一下半球壳体、第一上半球壳体,所述第一球体固定在所述油缸底部,所述第一下半球壳体固定在所述轿厢轿顶上,所述第一下半球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一球体上,并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下半球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球铰支座包括第二球体、第二下半球壳体、第二上半球壳体,所述第一球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底部,所述第一下半球壳体固定在所述柱塞杆顶部上,所述第二下半球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球体上,并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下半球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弹力网布、橡胶垫,所述弹力网布四周分布固定有牵引弹簧,所述弹力网布通过所述牵引弹簧张紧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橡胶垫覆盖在所述支撑框架和所述牵引弹簧上面。
进一步的,所述管路上设置有控制气体蓄能器进行供气的电磁换气阀。
进一步的,还包括对射传感器、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抓捕网枪,所述对射传感器设置在每层层门的两侧井道壁相对的位置上,所述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位于每层井道侧壁上,所述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对射传感器的上方,所述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下方固定有抓捕网枪,所述抓捕网枪喷射出的抓捕网的外侧固定有魔术贴子贴,所述气囊的外侧固定有魔术贴母贴。
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未经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731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