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773148.8 | 申请日: | 202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8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赵会民;郑仲浪;许竞;邓志华;张东旭;刘爱国;孙传景;张敬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1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程春宝 |
地址: | 350008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员 意外 坠落 缓冲 保护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缓冲器、气囊、气体蓄能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液压缓冲器顶部输出端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支架上固定有缓冲组件,所述气囊位于所述缓冲组件的上方,所述气体蓄能器通过管路为所述气囊供气,所述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支撑框架4个角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缓冲器包括弹簧、柱塞杆、油缸,所述油缸一端通固定在轿厢轿顶的4个角点上,所述油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柱塞杆,所述柱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弹簧套在柱塞杆外部,所述弹簧一端抵在柱塞杆顶端端部,所述弹簧另一端抵在油缸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一端通过第一球铰支座固定在轿厢轿顶上,所述柱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支座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铰支座包括第一球体、第一下半球壳体、第一上半球壳体,所述第一球体固定在所述油缸底部,所述第一下半球壳体固定在所述轿厢轿顶上,所述第一下半球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一球体上,并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下半球壳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铰支座包括第二球体、第二下半球壳体、第二上半球壳体,所述第一球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底部,所述第一下半球壳体固定在所述柱塞杆顶部上,所述第二下半球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球体上,并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下半球壳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弹力网布、橡胶垫,所述弹力网布四周分布固定有牵引弹簧,所述弹力网布通过所述牵引弹簧张紧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橡胶垫覆盖在所述支撑框架和所述牵引弹簧上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上设置有控制气体蓄能器进行供气的电磁换气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射传感器、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抓捕网枪,所述对射传感器设置在每层层门的两侧井道壁相对的位置上,所述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位于每层井道侧壁上,所述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对射传感器的上方,所述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下方固定有抓捕网枪,所述抓捕网枪喷射出的抓捕网的外侧固定有魔术贴子贴,所述气囊的外侧固定有魔术贴母贴。
9.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电梯驻停层站的对射传感器感应到电梯驻停后,发射信号给机房的控制中心,由机房的控制中心控制电梯驻停层站上方的第一个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有效,其他层站的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全部失效;
步骤S2、当轿顶上的4个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感应到人体坠落时,机房的控制中心接收信号后控制触发气体蓄能器打开阀门,气体蓄能器中的高压气体快速向气囊充气,气囊膨胀充满整个轿厢的轿顶与井道壁之间的空间;
步骤S3、当膨胀完成后的气囊接住坠落的人体后,由缓冲组件为人体提供缓冲作用,并由气囊下面液压缓冲器将人体坠落的冲击动能逐步吸收消耗转换为热能;
步骤S4、当电梯驻停层站上的上方的第一个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感应到人体坠落时,则机房的控制中心接收信号后控制触发抓捕网枪发射抓捕网,将坠落下来的人体网罩在气囊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人员意外坠落轿顶缓冲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捕网上固定有魔术贴子贴,所述气囊固定有能与所述魔术贴子贴粘附的魔术贴母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未经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7314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