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高密导光柱具备线缆收容的可编程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751903.2 | 申请日: | 202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34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肖维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7/14;H01R13/02;H01R13/627;H01R12/70;H05K7/02 |
代理公司: | 无锡经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04 | 代理人: | 吴仁芬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高密 光柱 具备 线缆 收容 可编程控制器 | ||
1.一种带有高密导光柱具备线缆收容的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卡接的下壳(2)和上壳(1),所述下壳(2)与所述上壳(1)相互卡接后构成用于支撑CPU板模块(3)的腔体,所述CPU板模块(3)上分别连接有通讯板模块(4)、I/O板模块(5)和导光柱(6),所述I/O板模块(5)上连接有端子组(7),所述上壳(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端子组(7)的端子夹持座(8),和用于安装所述导光柱(6)的导光柱腔槽(9),所述导光柱腔槽(9)上开设有若干光源通孔(10);所述上壳(1)上还铰接有翻盖(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高密导光柱具备线缆收容的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2)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侧边(17)和下侧边(18),以及左右对称的左侧边(19)和右侧边(20),所述上侧边(17)、所述下侧边(18)、所述左侧边(19)和所述右侧边(20)均与后侧边(21)垂直连接;在所述上侧边(17)的内壁和所述下侧边(18)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一滑槽(36)和第二滑槽(22),所述第一滑槽(36)和所述第二滑槽(22)可供所述CPU板模块(3)进行插接,实现对所述CPU板模块(3)的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高密导光柱具备线缆收容的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上侧板(17)的轴心位置设置有凹陷的螺栓斜槽(34),所述螺栓斜槽(34)向所述后侧边(21)倾斜,并在所述后侧边(21)上开设有螺栓通孔(23),在所述螺栓斜槽(34)的顶部设置有螺栓仓盖(24),所述螺栓仓盖(24)与所述上侧板(17)卡接后构成供螺栓(35)隐藏的螺栓隐藏仓室(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高密导光柱具备线缆收容的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边(17)和所述下侧边(18)上分别开设有散热槽孔(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高密导光柱具备线缆收容的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边(21)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所述通讯板模块(4)的支撑块(27),所述通讯板模块(4)通过螺丝(28)与所述支撑块(27)连接,所述通讯板模块(4)与所述CPU板模块(3)垂直连接;
所述通讯板模块(4)包括一对相互对称的通讯插座(29),对应的,在所述后侧边(21)上开设有与之对应的通讯通槽(30);拼接时,相邻两个所述通讯板模块(4)上的所述通讯插座(29)可通过一个U形通讯连接头(31)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高密导光柱具备线缆收容的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通讯连接头(31)包括一对相互对称的并可贯穿所述通讯通槽(30)的通讯槽插框(32),以及设置于所述通讯槽插框(32)的轴心位置的通讯插头(33),两个所述通讯插头(33)之间导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高密导光柱具备线缆收容的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2)为U形,包括一个上壳底座(12),和相互对称设置于所述上壳底座(12)同一侧的第一上壳侧边(13)和第二上壳侧边(14),所述上壳底座(1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可供所述I/O板模块(5)贯穿的I/O板通槽(15);所述上壳底座(12)、所述第一上壳侧边(13)和所述第二上壳侧边(14)之间构成可供所述端子组(7)活动的端子活动腔(16),所述端子夹持座(8)位于所述端子活动腔(16),设置于所述上壳底座(12)的内侧,所述端子组(7)与所述I/O板模块(5)插接后,通过所述端子夹持座(8)进行限位夹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高密导光柱具备线缆收容的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壳侧边(13)或所述第二上壳侧边(14)上开设有所述导光柱腔槽(9),所述CPU板模块(3)的一端可插入所述导光柱腔槽(9)中与所述导光柱(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519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洗煤尾料煤泥水絮凝沉降设备
- 下一篇:一种折叠滤芯包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