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98949.2 | 申请日: | 202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6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雷勇刚;李亚子;杜震宇;闫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1/46 | 分类号: | F24F11/46;F28D20/00;F24F5/00;F24F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蓄热 建筑 通风设备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及工作方法,涉及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包括通风箱体和相变蓄热结构,相变蓄热结构设置在通风箱体内,通风箱体内的空间为空气通道,通风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侧壁靠近建筑设置,第一侧壁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风阀,第一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二风阀,第二侧壁的上部设置有第三风阀,第二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四风阀,第三风阀和第四风阀能够使空气通道与建筑内部空间连通。本发明能有效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延长室内通风时间,增大室内通风量,缩短蓄热时长,增强墙体蓄热能力,降低建筑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能源革命的不断推进,对各行各业节能减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建筑领域,建筑空调及采暖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因此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势在必行,其中通过太阳能进行建筑自然通风是建筑低碳节能和营造室内环境的有效途径。
上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提出以太阳能为驱动力的太阳能烟囱结构。其与建筑物相结合,结构与烟囱类似,内有空气通道并与室内联通,表面为透光结构。太阳光透过透光面照射在内部吸热面上,在光照充足时通道内空气在热压作用下流动,可实现建筑自然通风。然而建筑太阳能烟囱存在热量利用率低、通风时长及通风量不稳定等缺点。为此后续研究人员以该结构为基础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研究,提出了复合型太阳能烟囱结构、多通道太阳能烟囱结构、与蓄热材料相结合的太阳能烟囱结构等结构形式。其中与蓄热材料结合后的太阳能烟囱结构可有效延长室内通风时间,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及墙体蓄热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及工作方法,能有效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延长室内通风时间,增大室内通风量,缩短蓄热时长,增强墙体蓄热能力,降低建筑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包括通风箱体和相变蓄热结构,所述相变蓄热结构设置在所述通风箱体内,所述相变蓄热结构内设置有若干孔道,所述通风箱体内的空间为空气通道,各所述孔道均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所述通风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靠近建筑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二风阀,所述第二侧壁的上部设置有第三风阀,所述第二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四风阀,所述第三风阀和所述第四风阀能够使所述空气通道与建筑内部空间连通。
优选地,所述相变蓄热结构包括相变储热结构本体,所述相变储热结构本体中设置有若干所述孔道,各所述孔道自上而下延伸,所述孔道与所述相变储热结构本体之间填充有相变材料。
优选地,所述相变储热结构本体远离建筑的一侧设置有吸热涂层。
优选地,所述孔道的直径为d,所述相变储热结构本体的厚度为D2,d=1/2D2或者d=1/4D2。
优选地,所述孔道中心距为δ,δ=3/2d。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为玻璃盖板。
优选地,所述通风箱体的顶部和所述通风箱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滑动盖板,所述滑动盖板与所述通风箱体滑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风阀控制器,所述风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阀、所述第二风阀、所述第三风阀和所述第四风阀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风箱体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与建筑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所述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工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989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变压器
- 下一篇:一种艏部舷墙分段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