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98949.2 | 申请日: | 202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6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雷勇刚;李亚子;杜震宇;闫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1/46 | 分类号: | F24F11/46;F28D20/00;F24F5/00;F24F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蓄热 建筑 通风设备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箱体和相变蓄热结构,所述相变蓄热结构设置在所述通风箱体内,所述相变蓄热结构内设置有若干孔道,所述通风箱体内的空间为空气通道,各所述孔道均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所述通风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靠近建筑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二风阀,所述第二侧壁的上部设置有第三风阀,所述第二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四风阀,所述第三风阀和所述第四风阀能够使所述空气通道与建筑内部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结构包括相变储热结构本体,所述相变储热结构本体中设置有若干所述孔道,各所述孔道自上而下延伸,所述孔道与所述相变储热结构本体之间填充有相变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热结构本体远离建筑的一侧设置有吸热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的直径为d,所述相变储热结构本体的厚度为D2,d=12D2或者d=14D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中心距为δ,δ=32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为玻璃盖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箱体的顶部和所述通风箱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滑动盖板,所述滑动盖板与所述通风箱体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阀控制器,所述风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阀、所述第二风阀、所述第三风阀和所述第四风阀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箱体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与建筑连接。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况:
工况一,在夏季或过度季节运行时,开启第一风阀及第四风阀,关闭第二风阀和第三风阀,太阳光透过照射在相变蓄热结构上,相变蓄热结构温度不断上升,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内的空气在对流及辐射作用下温度不断上升,空气通道内空气在热浮升力作用下向上运动,空气通道内部形成自然对流,从而诱使室内空气经由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内的空气通道排向室外,带走室内余热余湿,与此同时,相变蓄热结构不断吸收热量,内部相变材料升温后融化,完成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的热量储存;夜晚无太阳照射时,仍然开启玻璃盖板侧的第一风阀及外墙侧下部的第四风阀,此时相变蓄热结构进入放热阶段;
工况二,在冬季运行时,开启第二风阀及第三风阀,关闭第一风阀及第四风阀,相变蓄热结构温度不断上升,空气通道内空气在对流及辐射作用下温度升高,形成自然对流,诱使室外空气经由多通道蓄热式建筑通风设备内的空气通道升温后进入室内;或者只开启第三风阀和第四风阀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进行室内供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989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变压器
- 下一篇:一种艏部舷墙分段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