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油厚监测功能的海上溢油收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310681561.1 | 申请日: | 2023-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11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 发明(设计)人: | 彭士涛;于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G01F23/00;B63B35/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王光然 |
| 地址: | 300456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监测 功能 海上 溢油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油厚监测功能的海上溢油收集装置,涉及水面溢油回收领域,包括收集筒和进油口,收集筒上设有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有卷绕板,卷绕板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组件,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浮力组件,下安装板的下端设有安装架,安装架内设置有浮力控制组件以及抽油组件,收集筒内插接有保护套,保护套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孔,所述保护套内设置有油水界面探测仪,油水界面探测仪用于检测收集筒内的油水界面。本发明通过卷绕板能够提高收集装置收油的速度,通过浮力控制组件在工作过程中的实时调节,能够使得收集装置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大的收油速度,提高收集装置的收油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面溢油回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油厚监测功能的海上溢油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洋石油资源不断得到大力的开采,石油开采量的增大也推动了石油运输的快速发展。但这也造成水域溢油污染事故增多。溢油污染会对水域的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其含有的有毒物质会直接对水域中的生物造成威胁,另一方面溢油的漂浮也会隔绝空气的氧气溶入水中,从而造成水域中生物的窒息死亡,此外,大量的溢油漂浮在水面上,会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对人类活动也造成很大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存在许多浮动式海上油污收集装置,但是现有的这些浮动式海上油污收集装置在使用时存在很多缺陷,例如:1.只能在使用前进行一次吃水深度的调节,在使用过程中便无法实时进行吃水深度的调节,进而会降低设备的收油效率。如油污收集过程中,随着设备内部的油污量不断增多,会导致装置工作时的吃水深度是不断升高的,会降低收油效率,甚至导致进油口高出水面出现无法收油的情况;第二,稳定性差,浮动式油污在工作时,在水面会随着波浪上下颠簸,在颠簸过程中极容易使得大量的海水进入到内部,此外,当水波将装置推到最高处时,还容易造成进油口高出水面,进而出现无法收油的情况,导致装置的油污收集率进一步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油厚监测功能的海上溢油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时调节装置的吃水深度以及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油厚监测功能的海上溢油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筒和设置在收集筒上端的进油口,所述收集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上设有卷绕板,所述卷绕板中部的一端位于进油口的边缘处,卷绕板的外部的一端延伸至上安装板的边缘,且卷绕板位于安装板的边缘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浮力组件,所述下安装板的下端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设置有与浮力组件相连通的浮力控制组件以及与收集筒相连通的抽油组件,所述收集筒内插接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孔,所述保护套内设置有油水界面探测仪,所述油水界面探测仪用于检测收集筒内的油水界面。
进一步,所述抽油组件包括吸油管、抽油泵和排油管,所述抽油泵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抽油泵的进液端与吸油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吸油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收集筒内部腔体的上部,所述抽油泵的出液端与排油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油管的另一端贯穿上安装板并延伸至上安装板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卷绕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背向收集筒轴线的一侧设有L型板,所述L型板和第一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均设有一排滚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均设有滑槽,两排所述滚轮分别与两个滑槽滚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设有若干个用于和导引围油栏连接的螺栓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卷绕板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端的侧壁上均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下两端均设有用于对滑槽进行限位的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中至少有一个与第二连接板之间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固定。
进一步,所述L型板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缓冲件。
进一步,所述缓冲件为弹性绳、弹簧或阻尼缓冲器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815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