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智能建筑集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680442.4 | 申请日: | 202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5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刘纪;文红专;陈虎;魏扬帆;王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4/38 | 分类号: | H04W4/38;H04W4/33;H04W4/90;H04W40/10;H04W40/20;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四川华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91 | 代理人: | 杨浩林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建筑 集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建筑集成方法,属于数字信息的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在每个智能监测设备终端中设置一个无线传输单元,用于对智能监测设备终端中的监测数据进行传输,在传输时,将每个智能监测设备终端的监测数据进行封装,发送至数据转发点进行数据转发,一个数据转发点负责信号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无线传输单元的数据转发,根据各个数据转发点的位置,选出最优传输路径,将数据汇聚至监测端,在监测端建立监测分析模型,对各个智能监测设备终端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异常数据进行报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信息的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建筑集成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型智能建筑系统中智能监测设备终端包括:煤气探测、门磁探测、红外窗帘、烟雾探测、地热系统和可调光源等。将各种设备终端通过连接线接入监测端,从而实现智能建筑集成,实现数据的监测与共享。现有新型智能建筑系统中采用RUNBUS总线连接各个设备终端,从而将数据汇集至监测端,但是采用连接线的方式连接各个设备终端存在建筑内线路过多,且容易损坏的问题,且有些设备终端距离监测端较远,需要布施的线路较长,存在布施线路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建筑集成方法解决了现有采用连接线的方式连接各个智能监测设备终端,存在布线过多,且布施线路困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智能建筑集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建筑中每个智能监测设备终端设置一个无线传输单元;
S2、通过无线传输单元对监测数据进行封装,并发送至数据转发点;
S3、通过数据转发点的位置选择最优传输路径,将所有数据汇聚至监测端;
S4、在监测端,建立监测分析模型,对异常数据进行发现,并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S2包括以下分步骤:
S21、在无线传输单元中将监测数据转为二进制码,得到二进制监测数据;
S22、对二进制监测数据进行封装,得到封装监测数据;
S23、根据每个无线传输单元的剩余电量,建立数据转发点选择目标函数;
S24、对数据转发点选择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数据转发点;
S25、在数据转发点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收集无线传输单元的封装监测数据,并发送至数据转发点。
上述进一步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对监测数据封装,便于区分各个智能监测设备终端的监测数据,在多个无线传输单元中选出一个数据转发点作为该区域的数据汇集点,减少数据传递次数,减少能量消耗,同时,数据传输路径更简化,便于查找故障。
进一步地,所述S22包括以下分步骤:
S221、根据数据切分函数,对二进制监测数据进行切分,得到多个第一子数据段;
S222、在每个第一子数据段前添加智能监测设备终端编号二进制码,在每个子数据段后添加智能监测设备终端位置二进制码,得到第二子数据段;
S223、将多个第二子数据段拼接得到封装监测数据。
上述进一步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对二进制监测数据进行切分,且在其前后分别添加监测设备编号和监测设备位置,添加监测设备编号后能实现对数据的区分,添加监测设备位置后能实现快速对该监测设备的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S221中数据切分函数为: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804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晶坩埚装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持续释放一氧化氮的药物组件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