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智能建筑集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680442.4 | 申请日: | 202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5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刘纪;文红专;陈虎;魏扬帆;王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4/38 | 分类号: | H04W4/38;H04W4/33;H04W4/90;H04W40/10;H04W40/20;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四川华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91 | 代理人: | 杨浩林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建筑 集成 方法 | ||
1.一种新型智能建筑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建筑中每个智能监测设备终端设置一个无线传输单元;
S2、通过无线传输单元对监测数据进行封装,并发送至数据转发点;
S3、通过数据转发点的位置选择最优传输路径,将所有数据汇聚至监测端;
S4、在监测端,建立监测分析模型,对异常数据进行发现,并报警;
所述S2包括以下分步骤:
S21、在无线传输单元中将监测数据转为二进制码,得到二进制监测数据;
S22、对二进制监测数据进行封装,得到封装监测数据;
S23、根据每个无线传输单元的剩余电量,建立数据转发点选择目标函数;
S24、对数据转发点选择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数据转发点;
S25、在数据转发点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收集无线传输单元的封装监测数据,并发送至数据转发点;
所述S22包括以下分步骤:
S221、根据数据切分函数,对二进制监测数据进行切分,得到多个第一子数据段;
S222、在每个第一子数据段前添加智能监测设备终端编号二进制码,在每个子数据段后添加智能监测设备终端位置二进制码,得到第二子数据段;
S223、将多个第二子数据段拼接得到封装监测数据;
所述S221中数据切分函数为:
;
其中,为第次划分时得到的第一子数据段的长度,为划分次数的编号,为划分权重,为划分系数,为自然常数,| |为取整运算;
所述S23中数据转发点选择目标函数为:
;
其中,为数据转发点选择目标函数,为第个无线传输单元的剩余电量,为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电量,为第个无线传输单元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无线传输单元的数量,为无线传输单元的信号覆盖范围内能覆盖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数量,为在选择最大值对应的无线传输单元作为数据转发点;
所述S25包括以下分步骤:
S251、在每个数据转发点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建立每个无线传输单元的数据传输能力模型;
S252、根据数据传输能力模型对每个无线传输单元进行评估,得到每个无线传输单元的数据传输能力值;
S253、在数据传输能力值低于能力阈值时,将封装监测数据传输给临近其他数据传输能力值高于能力阈值的无线传输单元;
S254、通过其他数据传输能力值高于能力阈值的无线传输单元将自身的封装监测数据或者临近区域其他无线传输单元的封装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转发点;
所述S251中数据传输能力模型为:
;
其中,为第个无线传输单元的数据传输能力值,为第个无线传输单元的剩余电量,为时间系数,为第个无线传输单元的一次通信时长,为第个无线传输单元的通信频率;
所述S3包括以下分步骤:
S31、建立传输路径择优模型:
;
其中,为传输路径择优模型,为当前的数据转发点的横坐标,为当前的数据转发点的纵坐标,为当前的数据转发点信号覆盖范围内的第个数据转发点的横坐标,为当前的数据转发点信号覆盖范围内的第个数据转发点的纵坐标,为第个数据转发点的角度,为最大角度;
;
其中,为第个数据转发点的角度,为监测端的横坐标,为监测端的纵坐标,为点乘,为叉乘,|| ||2为二范数运算,为反余弦函数;
S32、对传输路径择优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传输路径;
S33、根据最优传输路径,通过数据转发点将所有数据汇聚至监测端;
所述S4包括以下分步骤:
S41、在监测端,提取出每个智能监测设备终端对应的监测数据;
S42、提取监测数据的特征序列,,其中,为第一特征值,为第二特征值,为第三特征值;
S43、将特征序列输入监测分析模型,得到异常程度值;
S44、在异常程度值高于异常阈值时,进行报警;
所述S42中第一特征值的计算公式为:
;
其中,为第个监测数据,为监测数据的数量;
所述第二特征值的计算公式为:
;
其中,为最大监测数据,为最小监测数据;
所述第三特征值的计算公式为:
;
所述S43中监测分析模型为:
;
其中,为异常程度值,为激活函数,为第一特征值,为第二特征值,为第三特征值,为第一标准特征值,为第二标准特征值,为第三标准特征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8044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晶坩埚装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持续释放一氧化氮的药物组件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