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能厂房钢构立柱施工定位机构及其施工定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669017.5 | 申请日: | 2023-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7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贲鸿鹏;郝建兵;王乐乐;蔡长海;陈伟;曹自强;郭红锋;刘震;孙宇杰;宋博;崔婧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18 | 分类号: | E04G21/18;E04G21/14;E04C3/32;E04H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瑾;王灵灵 |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厂房 立柱 施工 定位 机构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氢能厂房钢构立柱施工定位机构,包括底座(100)和与底座方向垂直的定位框(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00)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定位框(200)的容置部(110),所述容置部(110)与所述定位框(200)可拆卸配合;所述容置部(110)的上端为开口端,所述定位框(200)的下端部通过所述开口端进入到所述容置部(110)中;
其中,所述容置部(110)内的左右相对侧壁在同一高度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定位凸起(120),所述定位凸起(120)用于与所述定位框(200)的下端部相互配合,对定位框(200)的高度进行定位;定位凸起(120)的底部与容置部(110)的底部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底座(100)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容置部(110)中注浆的注浆流道(130);每条注浆流道(130)的注浆进口设置于底座(100)的侧壁,注浆出口设置于所述定位凸起(120)处;所述注浆流道(130)设置有偶数个,底座(100)左右两侧的注浆进口两两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厂房钢构立柱施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流道(130)具有第一注浆出口(131),所述第一注浆出口(131)位于所述定位凸起(120)远离所述开口端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氢能厂房钢构立柱施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流道(130)具有第二注浆出口(132),所述第二注浆出口(132)位于所述定位凸起(120)靠近所述容置部(110)中轴线的一侧,第一注浆出口(131)与第二注浆出口(132)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氢能厂房钢构立柱施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位凸起(120)的宽度L小于定位框(200)侧壁的厚度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厂房钢构立柱施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200)内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定位夹板(300),所述定位夹板(300)通过液压缸(500)与所述定位框(200)的侧壁连接,当所述液压缸(500)伸缩时,所述定位夹板(300)沿垂直于所述定位框(200)侧壁的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氢能厂房钢构立柱施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200)的侧壁设置有定位框第一通孔(210),所述定位夹板(300)设置有夹板第一通孔(310),所述定位框第一通孔(210)与所述夹板第一通孔(310)同轴设置,且所述定位框第一通孔(210)的轴线与所述定位框(200)的侧壁垂直设置;还包括辅助行走件(400),所述辅助行走件(400)的一端设置有行走轮(410),所述行走轮(410)依次通过所述定位框第一通孔(210)与夹板第一通孔(310)与钢构立柱(600)的表面相互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氢能厂房钢构立柱施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200)的侧壁设置有定位框第二通孔(220),所述定位夹板(300)设置有夹板第二通孔(320),所述定位框第二通孔(220)与所述夹板第二通孔(320)同轴设置,且所述定位框第二通孔(220)的轴线与所述定位框(200)的侧壁垂直设置;还包括辅助固定件(500),所述辅助固定件(500)的一端能够依次通过所述定位框第二通孔(220)与所述夹板第二通孔(320)与钢构立柱(600)的表面相互配合;所述定位框第二通孔(220)相对于所述定位框第一通孔(210)靠近所述底座(100)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氢能厂房钢构立柱施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200)具有垂直于所述定位夹板(300)设置的两个侧板(230),其中,两个所述侧板(230)间隔设置,两个所述侧板(230)均设置有用于辅助焊接的让位部(2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690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