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镍合金卡压式三通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60281.2 | 申请日: | 202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18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朱雨生;张麒;张楠;付利国;苑伟;郁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张利杰;颜健 |
地址: | 471027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镍合金 卡压式 三通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镍合金卡压式三通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下料:根据所需制造的卡压式三通的管口类型,制得主管和支管,其中,管口类型分为卡压式等径三通和卡压式异径三通;步骤二、成型:通过端部成型机分别对主管和支管进行卡压成型;步骤三、主管拔口:通过钻床加工椭圆孔,采用半圆球对椭圆孔进行拉拔形成第一接口,并通过平口机进行机加工;步骤四、主管和支管的清洗;步骤五、退火处理;步骤六、焊接与检测;通过本发明所述一种铜镍合金卡压式三通制造方法,能够实现卡压式等径或异径三通的制备,提高制造方法的适用性,提高卡压式三通的批量化生产效率,降低卡压式三通的制造成本,提高制造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工制造方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铜镍合金卡压式三通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铜镍合金具有优异的耐海生物污损性能、优良的耐海水腐蚀性能、较好的强度和塑性加工性能,故在海洋工程和船舶领域的海水管路系统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薄壁卡压式管件由于其成本低和施工便利的特点,在建筑领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国外部分海洋和船舶工程已经开始使用此类产品,但目前国内船舶和海洋领域暂未使用铜镍合金卡压式管件,也不具备铜镍合金卡压式管件批产能力。
在发明专利CN112917107A《一种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等径三通生产工艺》介绍了一种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等径三通生产工艺,生产工序包括:上料、激光切割、倒角、水涨成型、冲孔、高频加热、拉拔、平口、管件清洗、光亮固溶退火、抛光打磨、安装密封圈、管件试验;由于上述发明专利中仅包含等径三通,不包含异径三通,故而对于不同三通管件的制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该三通生产工艺结构复杂,制造效率较低,且制造成本较高,在专利CN213929893U中提及卡压式等径三通接头,该三通接头的生产方式为先分别以切割方式获得一长一短两根管材,较长的管材用于作为主体,较短的管材用于制作第三卡压端,在较长管材的侧部冲压形成通孔,然后将主体的两端分别自内向外挤压,这样便形成第一卡压端和第二卡压端,然后将主体从侧部的通孔处向外进行挤压形成连接口,接着,将较短管材一端套在连接口外并通过焊接方式将两者固连成为一体,即该卡压式等径三通接头的本体,最后再将较短管材自内向外挤压形成本体的第三卡压端;根据该专利所述,不仅未涉及对于支管焊接过程中的工艺相关描述,仅从结构上,说明了等径三通管的制造,且未提出对于制备异径三通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针对铜镍合金卡压式三通(等径三通和异径三通)的制造方法,未见公开报道,因而研究如何提高卡压式等径和异径三通的制备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铜镍合金卡压式三通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铜镍合金卡压式等径三通的制备方法复杂,制造效率低,使得等径三通的批量化生产受限,以及现有技术中未有卡压式异径三通相关的制备方法,使得卡压式三通制备方法适用范围有限的问题;以此达到有效的实现卡压式等径或异径三通的制备,提高制造方法的适用性,使制造方法的适用范围扩大,提高卡压式三通的批量化生产效率,降低卡压式三通的制造成本,提高制造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铜镍合金卡压式三通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下料:根据所需制造的卡压式三通的管口类型,采用铜镍合金无缝管材作为原材料,制得主管和支管,其中,管口类型分为卡压式等径三通和卡压式异径三通;
步骤二、成型:通过端部成型机分别对主管和支管进行卡压成型;
步骤三、主管拔口:通过钻床在主管管体中心位置加工椭圆孔,采用半圆球对椭圆孔进行拉拔形成第一接口,并通过平口机进行机加工;
步骤四、主管和支管的清洗:通过向振动打磨机中加入清洗辅料来清洗主管和支管;
步骤五、退火处理:对清洗后的主管和支管进行退火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60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