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裂缝的评价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51408.4 | 申请日: | 2023-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61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毛锐;阿布力米提·依明;刘海磊;卞保力;申子明;王学勇;张浩;陈山河;赵龙;罗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薛平;郝博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缝 评价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裂缝的评价方法及装置,涉及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开发工程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指定层段的电成像测井资料、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和岩心微裂缝发育信息,以及获取待分析层段的电成像测井资料和阵列声波测井资料;根据指定层段的电成像测井资料、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和岩心微裂缝发育信息,从指定层段中确定标准层段;根据标准层段的电成像测井资料、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和岩心微裂缝发育信息,对待分析层段的电成像测井资料和阵列声波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待分析层段的微裂缝位置、产状和密度。本发明可以实现低成本、高准确度、高通用性、可连续地对地层的微裂缝进行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开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裂缝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裂缝对致密储层渗透性有显著的改善,裂缝发育的致密储层产能相对较高,采用压裂、注水等措施后增产效果明显。目前,裂缝测井评价方法对于尺度较大的裂缝往往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尺度较小的微裂缝,测井往往难以识别与评价。
现有技术中,针对微裂缝的评价方法大致有四种:
1、直接观察法:通过获取岩心,借助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手标本等手段对岩心的微裂缝进行观察与识别。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识别结果直观准确,不足之处是取心成本高,且无法连续评价微裂缝发育情况。
2、常规测井曲线组合法:利用K-Φ交会图、实验结果刻度等手段寻找微裂缝敏感曲线,多种曲线组合识别微裂缝。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常规曲线资料丰富,可以连续深度评价地层微裂缝发育情况,缺点是多解性强,且微裂缝本身尺度小,常规曲线分辨率不够无法准确评价微裂缝。
3、机器学习法:利用声波、伽马、中子、电阻率以及实验数据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和小波变换对微裂缝进行精确识别。这种方法的优点借助计算机的强大算力提高了识别速度和解释精度,缺点是机器学习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才能保证精度,在勘探程度低的区域难以应用,同时训练得到的模型往往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区域,模型通用性差。
4、电成像测井法:通过电成像图像对裂缝敏感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取,建立微裂缝识别模式。这种方法对于尺度较大的裂缝有很好的效果,但不足之处是有些微裂缝尺度(如岩心手标本能看到的,但电成像测井无法观测到)已经小于成像测井的分辨率,此时该方法本身就失去了应用价值。
综上,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低成本、高准确度、高通用性、可连续地对地层的微裂缝进行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微裂缝的评价方法,用以实现低成本、高准确度、高通用性、可连续地对地层的微裂缝进行评价,该方法包括:
获取指定层段的电成像测井资料、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和岩心微裂缝发育信息,以及获取待分析层段的电成像测井资料和阵列声波测井资料,所述指定层段的电成像测井资料包括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所述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包括快横波方位、阵列快横波时差、阵列慢横波时差、不同的接收器接收的阵列纵波幅度和阵列横波幅度;所述岩心微裂缝发育信息包括岩心的微裂缝密度和微裂缝充填信息;微裂缝充填信息包括未充填或半充填;
根据指定层段的电成像测井资料、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和岩心微裂缝发育信息,从指定层段中确定标准层段,所述标准层段表示指定层段中快横波方位发生偏转,但是不存在能够造成井壁应力异常的构造,且岩心存在未充填的微裂缝或半充填的微裂缝的层段;能够造成井壁应力异常的构造是根据指定层段的电成像测井资料拾取的;
根据标准层段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和快横波方位,对待分析层段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和快横波方位进行分析,确定待分析层段的微裂缝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514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