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塔筒竖缝拼接机构及其拼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628596.9 | 申请日: | 2023-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6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冯又全;朱文杰;赵学明;严永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杰科技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12/12 | 分类号: | E04H12/12;E04H12/34 |
| 代理公司: | 宁波鼎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11 | 代理人: | 叶蕊嘉 |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装配式 混凝土 塔筒竖缝 拼接 机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塔筒竖缝拼接机构,混凝土塔筒由至少两个塔筒分片构成,所述拼接机构包括塔筒分片和直螺栓;所述塔筒分片的两侧边缘均为Z字形边缘,相邻两个塔筒分片边缘彼此之间采用竖缝拼接的方式进行安装连接构成Z字形竖缝;其中,Z字形边缘包括中间段及侧翼段,塔筒分片靠近Z字形边缘中间段的区域还预埋有圆形套管;圆形套管一端贯穿塔筒分片的外筒壁或内筒壁延伸,另一端贯穿塔筒分片边缘延伸;直螺栓穿过圆形套管将相邻两个塔筒分片紧固成一体。本发明的混凝土塔筒竖缝拼接机构,操作方便,连接可靠,可最大程度简化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塔筒竖缝拼接构造,在保证连接效率的同时避免对塔筒局部的削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塔筒竖缝拼接机构及其拼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塔筒直径一般超过运输高度限制,在工厂预制时需环向分片,运输至现场后在地面拼成整环再进行吊装。目前,塔筒分片的连接方式多为像地铁管片一样在塔筒内侧采用弧形螺栓进行连接,竖缝表面涂抹3~5mm厚环氧树脂胶封闭,避免雨水侵入。采用弧形螺栓的连接方式有以下缺点:塔筒内壁需设置穿螺栓的手孔,导致孔洞附近配筋复杂;弧形螺栓拧紧时弧度改变,会接触孔壁,张拉力较大时会对混凝土塔筒局部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张拉力太小可能会导致弧形螺栓在孔洞内晃动,螺杆受剪。现有混凝土塔筒管片之间的拼接机构及其拼接方法,既无法有效简化混凝土塔筒竖缝拼接构造,也无法在保证连接效率的同时避免对塔筒局部的削弱。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塔筒竖缝拼接机构,以实现最大程度简化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塔筒竖缝拼接构造,在保证连接效率的同时避免对塔筒局部的削弱。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塔筒竖缝拼接机构,所述混凝土塔筒由至少两个塔筒分片构成,所述拼接机构包括塔筒分片和直螺栓;所述塔筒分片的两侧边缘沿横向断面方向均为Z字形边缘,相邻两个所述塔筒分片边缘彼此之间采用竖缝拼接的方式进行安装连接构成Z字形竖缝;其中,所述Z字形边缘包括中间段及沿所述中间段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的侧翼段,所述塔筒分片靠近Z字形边缘中间段的区域还预埋有圆形套管;所述圆形套管沿长度方向朝向所述塔筒分片的筒壁设置,其一端贯穿所述塔筒分片的外筒壁或内筒壁延伸,另一端贯穿所述塔筒分片边缘延伸;所述直螺栓穿过圆形套管将相邻两个塔筒分片紧固成一体。本发明直螺栓是T字形,其螺杆段是笔直的。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塔筒分片边缘彼此之间竖缝拼接时,当所述塔筒分片两个Z字形边缘均朝向塔筒分片的外筒壁时,则相邻塔筒分片两个Z字形边缘均朝向塔筒分片的内筒壁;或者,当所述塔筒分片两个Z字形边缘的其中一个边缘朝向塔筒分片的外筒壁,另一个边缘朝向塔筒分片的内筒壁时,则相邻塔筒分片两个Z字形边缘的其中一个边缘对应朝向塔筒分片的内筒壁,另一个边缘对应朝向塔筒分片的外筒壁。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Z字形边缘的中间段和筒壁的夹角控制在45°±2°。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Z字形竖缝至少部分区域涂抹3~5mm环氧树脂胶。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Z字形边缘的中间段靠近预埋圆形套管的至少部分区域还设有朝向塔筒分片本体内部延伸的凹槽,或与所述凹槽相对应设置地朝向塔筒分片外部延伸的凸肩。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拼接机构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包括圆柱部及连接在所述圆柱件上的驱动组件和斜向卡接部;所述圆柱部靠近Z字形边缘一侧的端面为斜切面,该斜切面与Z字形边缘的中间段表面保持平行,所述斜向卡接部由圆柱部斜切面沿中间段表面平行方向向外延伸得到;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圆柱部远离Z字形边缘一侧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杰科技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巨杰科技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285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