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阿氏普利斯特菌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624370.1 | 申请日: | 2023-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5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沈攀辉;赵林;张淑静;牛赡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欧格纳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0;A01P1/00;C12R1/18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韩百翠 |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阿氏普利斯特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阿氏普利斯特菌及其应用。本发明自舟山市六横岛东南侧海滩采集的沙土中筛选到对芋头软腐病病原有较强抑制效果的阿氏普利斯特菌(Priestia aryabhattai)RW010111,该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463。经试验证明:阿氏普利斯特菌RW010111及其发酵上清液对温度、pH和紫外线照射展现出优良的耐受性和稳定性;田间试验显示,以阿氏普利斯特菌RW010111为主要有效成分的生物防治制剂可有效控制芋头软腐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可达62.6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阿氏普利斯特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芋头软腐病是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Ecc)引起的芋头种植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害对芋头产量的损失影响一般可达15%左右,高的可达30%~50%,甚至绝收。目前,全世界每年因芋头软腐病造成的损失达上亿美元,在生产上既未培育出优良的抗病品种,也未研制出针对该病害的特效药剂,严重影响芋头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以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有效成分来控制植物病害成为一种新趋势。但目前为止,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芋头软腐病的报道少之又少。CN103621621A公开了一种复配生物防腐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其保鲜剂有效成分包含解淀粉芽孢杆菌,能用于防治贮藏期果蔬细菌性软腐病;CN112608869A公开了一株耐盐碱阿根廷假单胞菌及其活菌制剂与应用,所涉及的阿根廷假单胞菌PAPM-9具有防治番茄软腐病和促进番茄生长的作用;CN112760258A公开了一株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黄瓜细菌性软腐病中的应用,所涉及菌株能够防治黄瓜细菌性软腐病。CN111172065A公开了一株高产多粘类芽孢杆菌YSD7,保藏编号为CGMCC 19087。该菌可防治:大白菜软腐病菌、芋头软腐病菌、烟草疫霉、花卉根腐病菌、小麦根腐病菌、花生黑斑病菌或玉竹根腐病菌。未见阿氏普利斯特菌防治芋头软腐病的研究,急需进一步挖掘新的拮抗菌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株遗传及功能稳定的阿氏普利斯特菌(Priestia aryabhattai)RW010111及其应用,该菌株及其发酵上清液和以该菌株以主要有效成分制备的生物防治制剂对芋头软腐病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在防治芋头软腐病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自舟山市六横岛东南侧海滩采集的沙土中筛选到对芋头软腐病病原有较强抑制效果的阿氏普利斯特菌(Priestia aryabhattai)RW010111,该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463。经试验证明:阿氏普利斯特菌RW010111及其发酵上清液都对芋头软腐病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经试验证明:菌株RW010111对高温环境(80~100℃)、强酸环境(pH2~3)、强碱环境(pH9~10)和高盐环境(8.5%NaCl)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菌株RW010111对头孢霉素、氨苄青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具有耐药性。同时,该菌株发酵上清液在4~7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pH4~10范围内抑菌活性较高,且经相同强度不同时长的紫外线照射后,其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以阿氏普利斯特菌(Priestia aryabhattai)RW010111为主要有效成分的生物防治制剂。
上述生物防治制剂优选为液体制剂。
上述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1)种子液获取
挑取阿氏普利斯特菌RW010111单菌落接种至LB液培养基中,28~32℃恒温振荡培养12~20h,获得种子液;
(2)种子罐发酵
将培养好的种子液按接种量0.5~1.5%倒入装有大量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28~32℃下发酵12~16h;
(3)大量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欧格纳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欧格纳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243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奶牛碳排放监测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