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坯生产厚规格355MPa高韧性管桩用钢及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03590.6 | 申请日: | 2023-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07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杨;孔祥磊;张瑜;黄国建;徐烽;栗锐;翟永彬;董洋;黄明浩;张英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6;C22C33/04;C21D8/02;B21B37/74;B21B1/26;B21B15/00;C21D1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佟宁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规格 355 mpa 韧性 管桩用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坯生产厚规格355MPa高韧性管桩用钢及生产方法,薄坯生产厚规格355MPa高韧性管桩用钢,钢中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 0.069%~0.079%、Si0.10%~0.20%、Mn 1.02%~1.13%、P≤0.020%、S≤0.015%、Als 0.015%~0.030%、Nb0.032%~0.042%、Cr 0.20%~0.28%,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可以实现薄板坯(135~170mm)连铸连轧生产厚规格(20~24mm)355MPa高强韧性管桩用钢热轧卷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低合金热轧板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坯生产厚规格355MPa高韧性管桩用钢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各种建筑和基础设施不断涌现完善,管桩作为常用建筑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保证建筑用管桩较大的承重能力和服役安全性,各大工程对管桩用钢的厚度和强韧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各大钢厂热轧时所使用的连铸坯厚度普遍在200mm以上,而本发明所使用的连铸坯厚度为135~170mm,由于压缩比小,对厚规格管桩用钢的强韧性贡献小,因此生产厚规格355MPa级热轧板卷具有一定难度,公开资料表明,目前管桩用钢的韧性指标不高,其强韧性指标难以完全满足工程需求。
专利文件《一种高强度厚规格管桩用钢及其制造方法》,申请号CN200910251585.3,该钢种成分中C 0.12%~0.16%、Si 0.20%~0.50%、Mn 1.3%~1.5%、S≤0.010%、P≤0.015%、Nb 0.020%~0.030%、Al 0.015%~0.040%。该发明铸坯230mm,压缩比大,且采用Nb微合金化,合金成本高,此外C和Si含量高,对产品冲击韧性有害,产品屈服强度达到400MPa,但-40℃冲击功仅150J。
申请号CN201310489482.7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耐腐蚀桥梁管桩用钢及其生产方法,成分为(重量百分比):C 0.07%~0.13%,Si 0.3%~0.65%,Mn0.80%~1.30%,P0.025%~0.045%,S≤0.002%,V 0.035%~0.050%,Ti 0.008%~0.025%,Re 0.005%0~0.020%,Zr 0.006%~0.012%。该发明中S含量控制较低,炼钢成本较高;含有稀土元素Re和Zr,合金成本较高,产品屈服强度达到390MPa,但0℃冲击功仅为47J以上,实际工程使用易失效。
申请号CN201310407630.6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40~60mm厚管桩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该专利含描述的是中厚板,并不涉及板卷的生产方法。
论文“杭州湾大桥管桩用Q345C_Hq钢水冷焊接试验”(《钢铁研究》2004.4,p29-31)提到了管桩用钢板,C(1.34%)和Mn(1.25%~1.35%)含量高,偏析严重,韧性不高,其他元素添加和生产工艺未作描述。
论文“风力发电管桩S355钢多道焊横向裂纹产生原因”(《焊接》2011.10,p49-51)中提到了一种86mm厚度的管桩用钢,C(0.15%)、Si(0.3%)和Mn(1.56%)含量较高,且添加贵金属Ni,产品厚度、性能和生产工艺未作描述。
论文“水利工程用管桩钢的组织与耐蚀性”(《腐蚀与防护》2018.7,p501-502)中提到了3种管桩用钢,采用Cu和Cr单独或复合添加,屈服强度最高可达到339MPa,但0℃冲击功最高仅为90J,实际应用种易发生断裂失效,此外该论文对产品厚度和生产工艺未做描述。
论文“强度管桩钢的组织与耐蚀性研究”(《热加工工艺》2018.6,p56-57)中提到了3种不同Cr含量的管桩用钢,Cr含量分别为0.5、1.0和1.5%,Cr含量偏高,产品合金成本较高。此外,该论文也未对产品厚度、韧性指标和生产工艺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035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