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通道地质形变监测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572913.X | 申请日: | 202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9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杜伟;杨国柱;胡伟;韦恩惠;赵邦博;高超;孙鸿博;马春田;李致东;李俊磊;程海涛;赵亚杰;孙诗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13/86;G01S17/86;G01S7/41;G01S7/48;G01S19/37;G01B11/16;G01B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安卫静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通道 地质 形变 监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通道地质形变监测方法和装置,涉及地质形变监测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监测输电通道的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包括:SAR影像数据,机载LiDAR数据和北斗观测数据;对目标数据进行沉降时序解算,得到形变数据,其中,形变数据包括:InSAR形变数据,机载LiDAR形变数据和北斗形变数据;利用机载LiDAR形变数据和神经网络模型,对InSAR形变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InSAR形变数据;基于校正后的InSAR形变数据和北斗形变数据,确定出待监测输电通道的地质形变监测结果,解决了现有的输电通道地质形变监测方法的监测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形变监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电通道地质形变监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输电通道地质形变监测中,传统的工程测量监测手段虽然已有足够高的测量精度,如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但各监测手段的缺点依旧明显,存在投入成本大、监测范围局限,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且不能连续作业等缺点,从因而导致监测效率低,并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地质形变监测信息,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定量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InSAR 技术为解决输电通道的地质形变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InSAR技术综合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原理和干涉测量技术,利用传感器的系统参数、姿态参数和轨道之间的几何关系等,可精确地测量地表空间位置的变化,有效应用于输电通道的地质形变监测工作。虽然InSAR技术可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穿云透雾,不受天气、黑夜等影响;但是其时效性有限,不能实时获取地表形变信息,并且InSAR技术受制于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形变的精度。
机载LiDAR激光测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测量手段,激光穿透能力强,可穿透植被间隙直达地表,且获得的点云精度高、空间坐标信息准确,可有效地应用于地质形变监测。不过受激光雷达技术数据获取方式和硬件条件所限,激光雷达的扫描带覆盖面积较小,特定情况下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北斗卫星定位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新技术。可对监测点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得到监测区域内的地质形变信息。其具有定位精度高且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定位的优势,但无法获取高空间密度的数据。
综上所述,目前主流的形变监测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做到高精度的实时监测。
针对上述问题,还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电通道地质形变监测方法和装置,以缓解了现有的输电通道地质形变监测方法的监测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电通道地质形变监测方法,包括:获取待监测输电通道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包括:SAR影像数据,机载LiDAR数据和北斗观测数据;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沉降时序解算,得到形变数据,其中,所述形变数据包括:InSAR形变数据,机载LiDAR形变数据和北斗形变数据;利用所述机载LiDAR形变数据和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InSAR形变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InSAR形变数据;基于所述校正后的InSAR形变数据和所述北斗形变数据,确定出所述待监测输电通道的地质形变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利用所述机载LiDAR形变数据和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InSAR形变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InSAR形变数据,包括:确定出所述机载LiDAR形变数据和所述InSAR形变数据之间的同名点;利用所述同名点对应的机载LiDAR形变数据和所述同名点对应的InSAR形变数据,对所述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所述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InSAR形变数据中除所述同名点对应的InSAR形变数据以外的InSAR形变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所述校正后的InSAR形变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729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