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咪唑并氮杂苯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72507.3 | 申请日: | 2023-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4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白海瑞;王俊;孟凡民;李久艳;杨衍君;彭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C07D519/00 | 分类号: | C07D519/00;C07D487/04;C09K11/06;H10K50/858;H10K50/844;H10K50/11;H10K85/6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立普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咪唑 苯基 有机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咪唑并氮杂苯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含咪唑并氮杂苯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具有通式(1)所示结构,本发明以杂原子取代的二苯并环己烯为核心,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分子热稳定性,其在可见光领域具有较高的可见光折射率,作为覆盖层应用于OLED器件后,可有效提升OLED器件的光取出效率。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含咪唑并氮杂苯基团的有机化合物用作电致发光器件覆盖层时,器件的电流效率为145.9~159.5@10mA/cmsupgt;2/supgt;,与现有CP‑1、CP‑2作为覆盖层相比,电流效率有明显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咪唑并氮杂苯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一种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技术,它能够将电能通过有机发光材料转化成光能,OLED的本质是一种薄膜堆积器件。理论上,在阳极和阴极均为透明电极的情况下,发光层发出的光既可以从阳极传播到器件外部又可以从阴极传播到器件外部。因此,根据光传出的路径不同,器件可以分为底发射器件和顶发射器件。
底发射器件的光从阳极经过衬底传播到器件外部,顶发射器件的光通过阴极传播到器件外部。两种器件由于出光方式的不同,使得它们的应用方式有了天壤之别。如果在主动矩阵结构中使用底发射器件,其发光路径为有机层-阳极-TFT-衬底,TFT为沉积在衬底的网状阵列开关,由于TFT的存在使得器件的开口率进一步降低,出射光传播到此处时会发生反射、散射等被遮挡掉而无法传播到器件外部,严重影响了器件的显示效果。而顶发射器件出光方向在阴极一侧,无需经过衬底,因此也避开了TFT结构,成功避免了底发射器件中会出现的开口率降低问题,使得图像更加细腻清晰,同时色彩鲜艳度也更高。
在顶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中,由于金属阴极层与底部的金属反射层会形成谐振腔(也称微腔),因此存在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随着可视角的改变,金属阴极层与底部的金属反射层的距离(即微腔的腔长)随之发生改变,这样会导致在不同可视角下观察的亮度和颜色出现很大差异,严重影响产品性能。
在这样的发光元件中,在发光层中所发出的光入射到其他膜的情况下,如果以某角度以上入射,则在发光层与其他膜的界面处会发生全反射。因此,只能利用发出的光的一部分。近年来,为了提高光的取出效率和改善色偏,提出在折射率低的半透明电极的外侧设置有折射率高的“覆盖层”的发光元件。
当前使用的覆盖层主要有CP-1、CP-2,其主要存在着光提取效率较低,应用于OLED器件后,器件发光效率提升有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咪唑并氮杂苯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含咪唑并氮杂苯基团的有机化合物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提升OLED器件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咪唑并氮杂苯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具有通式(1)所示结构:
通式(1)中,R1、R2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50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C3~C50杂芳基或通式(2)所示结构中的一种,且R1、R2均不表示为二甲基芴基、二苯基芴基或螺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未经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725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