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基金属加工液废液处理的生物降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51119.7 | 申请日: | 202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5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戴媛静;王聿禹;王宇;张晨辉;雒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石倩倩 |
地址: | 3003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基金 加工 废液 处理 生物降解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基金属加工液废液处理的生物降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水基金属加工液废液中分阶梯接种菌剂,菌剂接种后在一定条件下降解一段时间。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基金属加工液废液处理的生物降解方法,可有效降解金属加工液废液中油类、氮磷等污染物,COD去除能力高达90%,实现了金属加工液废液的有效生物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液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水基金属加工液废液处理的生物降解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液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行业,具有冷却、润滑、清洗和防锈等作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材料。在金属加工过程中,大部分金属加工液需在机床中循环使用,机床处于一个开放式工作环境,使加工液极易受到切削碎屑粉尘、环境微生物等的侵染,从而影响加工液的稳定性和加工性能,长期使用会变质、失效,成为金属加工液废液。金属加工液废液是目前机械加工行业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液之一,通常含有大量矿物油、动植物油、表面活性剂、防锈剂等,其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和油的浓度都很高,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已形成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方法。物理法中的膜分离技术对油水分离和固液分离具有极高效率,且占地小,但严重的膜污染问题限制了膜过滤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且产生的浓缩油会形成固体废物;化学法中的混凝法处理成本较低,但会产生大量固体沉淀,氧化法能够将污染物矿化为无害的无机物,但处理成本很高。生物法处理成本低廉,且可将废液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实现废液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废液处理方法。
但现有的金属加工液废液生物处理技术,大多要在生物处理前进行如除油、氧化等预处理,处理流程复杂,同时提高了处理成本。本专利摒弃传统预处理叠加生物处理技术,采用阶梯生物降解法对金属加工液废液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废液中污染物的有效净化,对相关金属加工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基金属加工液废液处理的生物降解方法以解决处理流程复杂,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水基金属加工液废液处理的生物降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水基金属加工液废液中分阶梯接种菌剂,菌剂接种后在一定条件下降解一段时间。
包括如下步骤:在废液中接种一定量的菌剂A,在常温曝气条件下生物降解一段时间,再接种一定量的菌剂B,继续在常温曝气条件下生物降解一段时间,形成阶梯生物降解方法。
菌剂A在常温曝气生物降解的时间为14天,菌剂B在常温曝气生物降解的时间为14天。
所述菌剂A、B在废液处理过程中的接种量均为废液的0.5-1.5%,菌剂A、B的活菌数至少为25亿/mL。
所述菌剂A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菌剂A为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混合,菌剂A种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的比例为1:1,且二者均是在含油环境中长期驯化筛选而得。
所述菌剂B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短波缺陷单胞菌、恋臭假单孢菌种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
优选的,菌剂B为铜绿假单胞菌、短波缺陷单胞菌、恋臭假单孢菌种混合,菌剂B中铜绿假单胞菌、短波缺陷单胞菌、恋臭假单孢菌中加入的比例为1:1:1,且均是在含油环境中长期驯化筛选所得。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基金属加工液废液处理的生物降解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基于微生物技术实现金属加工液废液的生物降解,将废液无害化的同时,能够保证整个废液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实现废液处理过程的绿色环保性。生物降解与现有废液处理技术相比,一方面,通过对污染物的彻底生物降解,解决了物理化学法中残留的浓缩油、固体沉淀问题,另一方面,摒弃了传统生物处理法中的预处理方式,降低了工艺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511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