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改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46931.0 | 申请日: | 202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8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双标;赵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企服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35 | 代理人: | 刘汪丹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埇***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工业 互联网 数字化 改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改造方法,本发明涉及数字化改造技术领域,解决了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参数调节,其次在参数调节时没有对机器和产品整体情况进行考虑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对生产效率低的生产线进行分析,获取对应生产线内的货物情况,根据货物情况来进行判断,并针对解决货物量充足时对应设备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通过获取到对应设备的生产参数,根据生产参数来获取对应的生产效率,并通过数据分析来对生产参数进行调节,一方面能够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综合生产质量来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最后根据合适的参数调整来确保对应设备最大效率运行下的整体的状态,避免造成机器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化改造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互联网它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既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新业态、新产业,将重塑企业形态、供应链和产业链,常常数字化改造是建立在工业互联网的基础上。
现有的企业和工厂逐渐向数字化进行转型,但是部分的工厂和企业生产车间内采用数字化进行生产的时候,机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进行生产的时候,由于不同的产品在生产的时候产量的不同,统一采用相同功率参数进行生产,会对整体的生产效率造成降低,其次在采用最大功率进行生产的时候,不能合理地对参数进行调节,进一步地会存在机器负荷生产的情况,导致机器的损坏,后续对机器进行维修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改造方法,解决了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参数调节,其次在参数调节时没有对机器和产品整体情况进行考虑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改造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S1:对不同的生产线进行标记并记作Li,且i=1、…、n,并计算不同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并标记为XLi,同时将低于预设值YS1的生产线Li进行筛选,并标记为待处理生产线,获取到待处理生产线的监控图像,判断具体的货物情况,货物情况划分为货量堆积、货量正常和货量不足,进而将待处理生产线对应设备生产区货物情况与衡量标准区间进行比较,若不存在衡量标准区间则生成异常信号并进行传输;
S2:对异常信号进行分析,将对应生产设备货物量Yj与衡量标准最小值Min进行比较,若YjMin,系统判定对应设备生产区为货量不足,并生成对应的货量增加调整信号输出到信息输出端,当YjMin时,系统判定对应设备生产区为货量充足,同时获取到对应设备区域的监控图像和对应设备的工作参数,工作参数包括运行功率GL、工作时间GT和工作温度GW,并对工作参数进行分析,获取到对应设备最大功率GLd运行状态下,工作时间GT与工作效率GX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最大功率GLd运行下的最大工作时间GTd;
S3:对应设备参数调节的方式为,获取最大功率GLd运行下的最大工作时间GTd对应的产品浪费量LF和成品质量ZL,并与预设值YS2进行比较,当产品浪费量LF和成品质量ZL均小于预设值YS2时,生成对应设备的调节参数,反之则对应进行参数调节;
S4:信息输出端获取到传输的参数调节信息并通过显示设备显示给对应的操作管理人员,操作管理人员进行对应的参数调整措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S1中对不同生产线Li筛选的具体方式为:
S11:将生产效率XLi按照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与预设值YS1进行比较,并筛选出XLiYS的生产线Li,对筛选出来的生产线标记为待处理生产线,其余的生产线标记为正常生产线;
S12:获取到待处理生产线的监控图像,同时获取到任意一个正常生产线的监控图像,并对两组监控图像内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获取待处理生产线内不同设备生产区的货物情况,其中货物情况划分为货量堆积、货量正常和货量不足,具体的划分方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企服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企服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46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