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新能源车上的新能源电池的防撞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546333.3 | 申请日: | 2023-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4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兵;章超;邓林;陈禄扬;张传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L50/60;H01M50/242;H01M50/244;H01M50/24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魏忠晖 |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车上 电池 装置 | ||
1.一种用于新能源车上的新能源电池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防护支架(1),所述内部防护支架(1)内部设有可拆卸的内底板(2),电池包组件(3)固定在内底板(2)上,内腔体(13)四角设有可拆卸的缓冲块(8),电池包组件(3)与内部防护支架(1)之间设有缓冲件(4),内部防护支架(1)上端设有可拆卸的顶架(5),内部防护支架(1)下端设有可拆卸的底架(6),底架(6)两侧均设有防撞梁(61),底架(6)两端均设有可转动缓冲的前后斜挡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车上的新能源电池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防护支架(1)通过两组长侧板(11)和两组短侧板(12)组成的矩形框架,内部组成贯穿的内腔体(13),长侧板(11)和短侧板(12)侧面均设有焊接的内支块(14),长侧板(11)和短侧板(12)上端均设有第一开槽(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车上的新能源电池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板(2)放置进入内腔体(13)内,内支块(14)支撑内底板(2),将电池包组件(3)放置在内底板(2)上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车上的新能源电池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8)采用橡胶材质,缓冲块(8)边角处设有弧形开槽(81),电池包组件(3)四角卡在弧形开槽(81)内,对电池包组件(3)进行边角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车上的新能源电池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4)包括安装板(41),安装板(41)上端设有卡板(42),卡板(42)卡在长侧板(11)和短侧板(12)上端设有的第一开槽(15)内,安装板(41)接触长侧板(11)和短侧板(12)侧面进行支撑,安装板(41)侧面设有可移动的推板(43),推板(43)与安装板(41)之间设有阵列分布的阻尼器(45),推板(43)下端设有倾斜面(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车上的新能源电池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61)与底架(6)通过吸能盒(62)连接,底架(6)两端均设有第一安装块(63)和第二安装块(64),第一安装块(63)上设有贯穿的转动孔(631)和固定腰孔(6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车上的新能源电池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斜挡板(7)表面设有焊接的第三安装块(71)、第二安装块(72)和第三安装块(73),第三安装块(71)内设有转动的转轴(711),转轴(711)两端插入转动孔(631)内并与其转动配合,第二安装块(72)上均设有转动配合的第一缓冲杆(74),第一缓冲杆(74)下端与第二安装块(72)转动连接,第三安装块(73)上设有转动配合的第二缓冲杆(75),第一缓冲杆(74)伸缩端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块(741),第一转动块(741)与汽车底板支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缓冲杆(75)伸缩端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块(751),第二转动块(751)与第二安装块(64)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六安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463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