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合循环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36430.4 | 申请日: | 2023-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2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夏林;肖俊峰;胡孟起;高松;连小龙;王一丰;姜世杰;田新平;卫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F17/18;G06N20/00;G06F119/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合 循环 机组 冷却水 系统 运行 优化 方法 | ||
1.一种联合循环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循环冷却水运行优化前的冷却水流量、凝汽器压力和凝汽器进口水温计算得到循环冷却水运行优化前的凝汽器清洁系数;
步骤2,根据循环冷却水运行优化前的凝汽器压力,计算得到汽轮机微增功率;根据循环冷却水运行优化前的运行方式,计算得到循泵、机力塔耗功;并由汽轮机微增功率、循泵和机力塔耗功,计算得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前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净收益功率;
步骤3,以机力塔的入口环境大气压力、环境温度、湿度、单塔热负荷和单塔冷却水流量作为输入变量,将机力塔出塔水温作为输出变量,利用机力塔的历史运行数据训练计算机力塔出塔水温的多元线性回归算法;
步骤4,根据不同循环冷却水运行方式下下的单塔冷却水流量,计算得单塔热负荷,同时根据实测的机力塔入口环境大气压力、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由步骤3训练的多元线性回归算法计算得出塔水温,即凝汽器进口水温;
步骤5,不同循环冷却水运行方式下的凝汽器清洁系数则采用步骤1计算得的循环冷却水运行优化前凝汽器清洁系数,根据不同循环冷却水运行方式下的冷却水流量以及步骤4计算得的凝汽器进口水温,计算得不同循环冷却水运行方式下的凝汽器压力;
步骤6,由步骤5计算得不同循环冷却水运行方式下的凝汽器压力以及机组负荷,通过微增功率曲线,计算得到不同循环冷却水运行方式下的汽轮机微增功率;
步骤7,根据不同循环冷却水运行方式下的循泵、机力塔耗功以及步骤6计算得的汽轮机微增功率,计算得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净收益功率;
步骤8,比较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前以及不同循环冷却水运行方式下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净收益功率,当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净收益功率达到最大时的冷却水流量称为最优冷却水流量,相应的循泵和机力塔运行方式即为最优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循环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循环冷却水运行优化前的凝汽器清洁系数Kc,b计算采用美国传热学会的经验公式,即:
式中:
Kb——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前总体传热系数,W/(m2·℃);
K1,b——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前未修正的传热系数,W/(m2·℃);
Kw,b——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前凝汽器进口水温修正系数;
Km,b——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前管材修正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循环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汽轮机微增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PST,I,b=fincremental power(tcd,s,b,ULst,b)
式中:
PST,I,b——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前汽轮机微增功率,kW;
tcd,s,b——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前凝汽器压力对应的饱和水蒸气温度,℃;
ULst,b——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前汽轮机负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联合循环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前凝汽器压力对应的饱和水蒸气温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tcd,s,b=fsaturated(pcd,k,b)
式中:
fsaturated——饱和蒸汽温度与饱和蒸汽压力的关系式;
pcd,k,b——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前凝汽器压力,k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364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