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全自动纳米纤维素提取系统及其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34819.5 | 申请日: | 2023-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41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蒋绿林;冯陈晨;刘之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D21B1/30 | 分类号: | D21B1/30;F25B41/40;F25B41/31;F26B9/10;D21B1/34;D21C1/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蒋华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全自动 纳米 纤维素 提取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纤维素提取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全自动纳米纤维素提取系统及其提取方法,包括晾晒房、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碎料机、喷淋室、高压均质机、干燥室和脱色皿,所述晾晒房用于晾晒并干燥物料,所述碎料机用于将晾晒后的物料粉碎,所述换热器壳程与晾晒房连通,所述换热器壳程与晾晒房之间设置有抽吸泵,使用时,克服以往制备纳米纤维素前期和制备期间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的弊端,循环利用提供前期干燥及制备期间的热源环境,实现了节能环保,绿色可持续,利用无污染可再生的太阳能资源,制备流程中利用太阳能、换热器和水源热泵机组构成了热量循环利用系统,以工质水为换热介质,使得供热持续无间断的同时,又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素提取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全自动纳米纤维素提取系统及其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纤维素在食品领域可以作为增稠剂、乳化剂和稳定剂,在工业领域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形成复合材料,从而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防护性能。传统纳米纤维素的制备规模较小,且前期需要对物料进行干燥处理,热干燥系统中往往利用燃料或者电能;制备期间需要提供一定的热源环境,热源环境往往通过燃烧燃料维持。为了实现大规模纳米纤维素的制备,且考虑制备过程不会产生任何的污染环境的物质。本发明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了一种大规模化的高效循环利用的全自动纳米纤维素提取系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传统纳米纤维素的制备规模较小,且前期需要对物料进行干燥处理,热干燥系统中往往利用燃料或者电能;制备期间需要提供一定的热源环境,热源环境往往通过燃烧燃料维持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循环全自动纳米纤维素提取系统及其提取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全自动纳米纤维素提取系统,包括晾晒房、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碎料机、喷淋室、高压均质机、干燥室和脱色皿,所述晾晒房用于晾晒并干燥物料,所述碎料机用于将晾晒后的物料粉碎,所述换热器壳程与晾晒房连通,所述换热器壳程与晾晒房之间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换热器的管程一端与水源热泵机组的蒸发端连通,所述喷淋室用于对物料浸湿并去除杂质,所述高压均质机用于对喷淋后的物料进行高压处理,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的冷凝端与水浴锅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的蒸发端与水浴锅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的冷凝端与水源热泵机组的蒸发端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的冷凝端与干燥室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通,所述干燥室与换热器的管程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上均设置有输送泵,所述干燥室用于对脱色后的物料进行干燥,所述脱色皿放置于水浴锅内并对脱色皿保温。
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晾晒房包括墙体及盖设在墙体顶部的盖板,所述墙体内壁上涂覆有硅酸铝涂层,所述盖板为双层玻璃,所述双层玻璃之间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用于吸收直射进来的红外线并使得晾晒房内的空气温度升高。
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晾晒房内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伸出端上用于放置物料的铺晒面板。
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喷淋室内设置有用于放置物料的第一腔体,所述喷淋室上设置有进液腔,所述喷淋室上设置有与进液腔连通的喷淋液入口,所述喷淋室上设置有喷孔,所述喷孔将进液腔和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底部放置有第一磁颤底座。
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水浴锅内设置有承重支架,所述脱色皿放置与承重支架上,所述水浴锅内的内周壁上设置有保温棉,所述承重支架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脱色皿设置在承重支架上,所述脱色皿底部设置有第二磁颤底座。
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包括依次并首尾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上均设置有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第一换热弯管,所述蒸发器上第一换热腔内的第一换热弯管与蒸发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上第一换热腔内的第一换热弯管与冷凝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348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