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卫星信号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25732.1 | 申请日: | 2023-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6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曾兆立;李俊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扬铭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B17/23;H04B1/74;H04L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卫星 信号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卫星信号监测装置,包括便携式计算机,所述便携式计算机内置有信号接收单元、GPU卡、自动监测软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包括两个接收机,采用双通道接收模式,接收外部卫星信号,并将接收的射频信号经放大、变频、转换后形成数字信号;所述GPU卡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多路DDC处理;所述自动监测软件模块内置有多类卫星信号分析算法,采用多维信号频谱识别处理方法,对DDC数据进行调制分析及解调、编码识别及译码、信源识别。本发明采用双通道信号检测技术、多维信号频谱识别处理技术,实现卫星信号监测处理,提升了设备对卫星信号类型变化的适应性,并满足用户对设备机动使用提出的便携性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卫星信号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信号监测分析设备中,硬件平台完成信号A/D采集、DDC变换及相关数字信号处理,在服务器上部署信号分析软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调度及界面显示。这类信号监测设备采用硬件进行卫星信号的检测、处理,适应信号的类型受限,当出现新的信号时无法自动快速分析处理,应对新信号的能力弱,同时由于设备硬件已经定型,不能很好的适应用户后续升级需求,迭代能力差。另外,此类设备构成复杂、笨重,只适合装备在固定阵地,不方便机动便携使用,使用地域受限,限制了信号监测分析设备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卫星信号监测装置,采用双通道信号检测技术、多维信号频谱识别处理技术,实现卫星信号监测处理,提升设备对卫星信号类型变化的适应性,并满足用户对设备机动使用提出的便携性需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卫星信号监测装置,包括便携式计算机,所述便携式计算机内置有信号接收单元、GPU卡、自动监测软件模块;
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包括两个接收机,采用双通道接收模式,接收外部卫星信号,并将接收的射频信号经放大、调理、下变频、滤波、模拟采集,转换成数字信号;
所述GPU卡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FFT变换及多路DDC处理,并将频谱与多路DDC实时处理数据发送至自动监测软件模块进行后续处理;
所述自动监测软件模块内置有多类卫星信号分析算法,采用多维信号频谱识别处理方法,对DDC数据进行调制分析及解调、编码识别及译码、信源识别。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监测软件模块包括:
频谱扫描检测模块,用于对采集的宽带信号进行全景频谱扫描,对信号数据进行指定分辨率的FFT运算,完成载波检测、FFT变换、频谱拼接显示,实时显示信号频谱。
信号检测识别模块,用于对选定的样本信号进行宽带载波检测,利用多路并行滤波方法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窄带提取,然后进行载波类型识别,最后根据不同的载波类型对信号进行不同流程的处理;其中,对连续信号,依次进行调制类型识别、解调、编码类型识别、译码处理;对突发信号,则对其进行网台类型识别,然后进行突发检测和分析;对DVB-S2信号,则根据协议对其进行解析,输出信号当前的编码、调制类型;
人机交互显示模块,用于给用户提供处理流程的控制,以及检测识别结果的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人机交互显示模块的交互操作步骤包括: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从接收模块采集样本或直接选择已有的宽带样本;
如果是采集样本,则打开信号采集子系统进行宽带数据采集;如果是使用已有样本,则从当前文件系统中选取待处理的样本文件;
根据需要选择分析模式:自动检测分析、手动添加分析;
如果选择自动检测分析模式,则点选自动检测按钮;如果选择手动添加分析模式,则通过鼠标在频谱图上进行信号的选取并添加到载波列表,对列表中的载波进行分析;
通过右侧信号属性面板显示解调星座图和编码识别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扬铭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扬铭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25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