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蒸气骤冷形核成粉装置及粒径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516438.4 | 申请日: | 2023-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2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霍文生;曹笃盟;张静;杨克勇;马骞;杨晓艳;汤鹏君;庄玉茹;朱婷;吴婧;吴芳;何艳;任哲峥;颉颐;杨啸;张佳乐;王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F9/12 | 分类号: | B22F9/12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实军 |
| 地址: | 7371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蒸气 骤冷形核成粉 装置 粒径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金属蒸气骤冷形核成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核管(1),成核管(1)两端分别为进料口(4)和出料口(5),成核管(1)包括内管道一(11)和位于内管道一(11)外壁上的水冷层一(13),成核管(1)的出口连接骤冷凝粉器(2),骤冷凝粉器(2)包括成粉室(22)、位于成粉室(22)内部的气体冷却管(21),以及位于成粉室(22)外壁上的水冷层二(23),成核管(1)与成粉室(22)内部连通,成粉室(22)连接有出料管(3),出料管(3)包括内管道二(32)与位于内管道二(32)外壁上的水冷层三(31),气体冷却管(21)具有进气口(6),且进气口(6)延伸至成粉室(22)外部,气体冷却管(21)上均布设置有气体喷口(213);成粉室(22)为子弹外壳形状,距离成核管(1)近的一端为圆筒结构,距离出料管(3)近的一端为弧形漏斗结构;气体冷却管(21)沿物料流动方向往返均匀平行排列于成粉室(22)内部,成粉室(22)内部平行排列的冷却管之间通过弧形管道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蒸气骤冷形核成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层一(13)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12),保温层(12)为陶瓷毡保温层(12)或碳毡保温层(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蒸气骤冷形核成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成核管(1)的内管道一(11)为进料口(4)大、出料口(5)小的喇叭状管道,成核管(1)1的内管道一(11)、保温层(12)和水冷层一(13)为同轴管道,同一截面上内管道一(11)外径A与保温层(12)外径B的比值为1∶1~4,同一截面上内管道一(11)11外径A与水冷层一(13)外径C的比值为1∶1~15,成核管(1)两端的进料口(4)内径与出料口(5)内径的比值为1∶1~2,成核管(1)长度D与骤冷凝粉器(2)的成粉室(22)的长度E的比值为1∶0.5~50,成核管(1)平均直径与成核管(1)长度D的比值为1∶1~50,成核管(1)最小内径Amin与骤冷凝粉器(2)2的成粉室(22)的最大内径G的比值为1:1~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蒸气骤冷形核成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成粉室(22)内部平行排列的气体冷却管(21)数大于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蒸气骤冷形核成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气体冷却管(21)为双层管结构包括内管和外管(8),内管内部为水冷层四(212)、外管(8)与内管之间的气体流动层,气体喷口(213)位于外管(8)表面,气体喷口(213)在外管(8)上的弧度对应气体流动层(211)的外圆圆心角度为15°~ 45°,气体冷却管(21)的水冷层内径K与气体流动层外径H的比值为1∶1~4,气体流动层(211)的外管(8)同截面位置沿周向方向开有2-4个气体喷口(213),气体喷口(213)总数为30~2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属蒸气骤冷形核成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成核管(1)与成粉室(22)连接处呈喇叭口状。
7.一种金属蒸气骤冷形核成粉粒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金属蒸汽接入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属蒸气骤冷形核成粉装置中成核管(1)的进料口(4),通过改变成粉室(22)内部的温度与降温速度控制成粉粒径,具体的,改变成粉室(22)内部的温度与降温速度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在水冷层二(23)通入不同温度的冷却水、在气体冷却管(21)内通入不同温度的气态冷却介质、在气体冷却管(21)内通入不同流量的气态冷却介质来控制成粉室(22)内部的温度;第二种,调整内管道一(11)外径A与保温层(12)外径B的比值、内管道一(11)外径A与水冷层一(13)外径C的比值、成核管(1)两端的进料口(4)内径与出料口(5)内径的比值、成核管(1)长度D与骤冷凝粉器(2)的成粉室(22)的长度E的比值、成核管(1)平均直径与成核管(1)长度D的比值、成核管(1)最小内径Amin与骤冷凝粉器(2)的成粉室(22)的最大内径G的比值、气体喷口(213)的数量、气体喷口(213)在外管(8)上的弧度对应气体流动层的外圆圆心角度、气体冷却管(21)的水冷层内径K与气体流动层外径H的比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金属蒸气骤冷形核成粉粒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冷却介质为氮气、氩气、氦气、氢气或者上述2种气体的混合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1643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