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驱动轮重接型电磁驱动的装置及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14645.6 | 申请日: | 202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6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董亮;赵欣;蒋文龙;秦铭澳;曾渺;张弛;张嘉豪;杨建桥;宿钰明;马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41/06 | 分类号: | H02K41/06;H02K1/06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王孝花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轮重接型 电磁 装置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对驱动轮重接型电磁驱动的装置及实现方法,包括设置在列车底部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包括同轴设置的驱动线圈、抛体电枢、脉冲源,所述抛体电枢、驱动轮以轴为中心自由转动,所述驱动线圈与轴心相对应,抛体电枢在驱动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感生出涡流。所述抛体电枢为非磁性的良导体,抛体电枢在驱动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感生出涡流,二者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带动驱动轮转动。本发明将对列车车体的电磁重接式驱动转用至针对滚轮的旋转加速,滚轮在悬空的状态中能够充分实现加速,与现有技术中对列车躯体加速相比消耗的能量更低。此外对列车底部进行局部区域的加速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列车的加速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对驱动轮重接型电磁驱动的装置及实现方法,涉及管道中电磁驱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磁发射器是利用磁场和电流效应推动物体的装置。常见的有三种类型:轨道炮、线圈炮和重接炮。轨道炮和线圈炮存在一些限制,但重接型电磁发射器有无接触、无烧蚀的优点,可以高速推动大质量物体。重接型电磁发射器由驱动线圈、抛体电枢和脉冲电源组成。当放电电路被触发,线圈产生强磁场,抛体电枢感生出涡流并产生向前的电磁力推进抛体电枢向前运动。
但是重接式的电磁驱动在现有技术中均为针对列车车体进行驱动的方式,由于列车车体质量大,因此重接式电磁列车的加速需要不断提高电磁线圈的电流以产生更强的电磁力,从而导致能量损耗的增加。此外,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重接式电磁列车还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克服列车与轨道的摩擦阻力等因素,这也会导致能量损耗的增加。
因此如何替换对列车躯体进行加速的方式,从而降低能量损耗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驱动轮重接型电磁驱动的装置及实现方法,从而实现重接式滚轮驱动方式的电磁驱动列车进而降低能量损耗。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对驱动轮重接型电磁驱动的装置,包括:设置在列车底部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包括同轴设置的驱动线圈、抛体电枢、脉冲源,所述抛体电枢、驱动轮以轴为中心自由转动,所述驱动线圈与轴心互相对应。所述抛体电枢为非磁性的良导体,抛体电枢在驱动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感生出涡流,二者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带动驱动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结构的一平面侧设有若干以圆周分布的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对应有电枢板,所述电枢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抬升结构包括折叠部、滚动接触部,所述折叠部一端转动连接列车,另一端设有所述滚动接触部,所述滚动接触部与轨道旁的底面滚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线圈连接有脉冲电路,所述脉冲电路包括电容器、功率开关、续流二极管,所述脉冲电路外接电源,通过控制所述功率开关控制所述电容器充电与放电实现控制所述驱动线圈是否产生磁场以及大小。所述驱动轮的驱动线圈均连接有电源,所有驱动线圈串联,一线圈连接于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一线圈连接于续流二极管的正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对驱动轮重接型电磁驱动的装置的实现方法,所述控制方法通过所述脉冲电路实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系统从接触网取电,通过电力变换装置将接触网的交流电转变为合适电压的直流电,经过大功率开关VT1连接到储能电容器C1两端;
步骤2:使VT1导通,对储能电容器C1充电;
步骤3:检测驱动线圈与电枢板是否错开指定角度,若是,则控制信号输出导通大功率开关VT2启动放电电路,使储能电容C1对驱动线圈放电,驱动线圈由此产生变化的磁场,电枢板感生出涡流,二者相互作用为驱动轮提供切向力,驱动轮加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146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