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机器视觉的骨架油封内径及圆度复合检测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10818.7 | 申请日: | 202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6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灿;陈新春;韩帅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2 | 分类号: | G01B11/12;G01B1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母秋松 |
地址: | 221001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机器 视觉 骨架 内径 复合 检测 系统 方法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骨架油封内径及圆度复合检测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获取相机Z轴高度,并建立相机视场的原始坐标系;获取相机在Z轴高度拍摄的包含所有待测样件的图像,对包含所有待测样件的图像进行处理,获取每个待测样件中心点位置,并转化为相机视场的原始坐标系中的坐标;根据每个待测样件中心点位置在相机视场的原始坐标系中的坐标,调整定位调整机构上相机的位置,调整后依次对每个待测样件进行拍摄,获得每个待测样件的图像;对每个待测样件的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预处理后图像的轮廓点坐标数据,根据预处理图像的轮廓点坐标数据计算待测样件的内径及圆度。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检测效率及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骨架油封内径及圆度复合检测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属于视觉检测技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骨架油封是油封的典型代表,骨架油封将传动部件中需要润滑的部件与外部环境隔离,广泛应用于旋挖钻机动力头、压路机振动轮及驱动桥、变速箱中,可以防止润滑油泄露和杂质进入。
然而,骨架油封的尺寸偏差过大将会导致部件严重的漏油,甚至会引起主机及核心零部件润滑不足,从而导致齿轮、轴承等零件出现异响、磨损等,进而部件失效的问题,影响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的可靠性。
目前,骨架油封唇口处为弹性橡胶,对测量力较为敏感,直接用卡尺、塞规等接触式测量方法无法检测。现有技术提出的一种齿轮箱油封内径视觉检测系统,采用单目相机实现非接触检测,但是,拍照时无法保证工件中心位于相机视场中心,由于镜头畸变和边缘虚焦现象的影响,容易造成较大误差。另外,现有技术只能实现单个油封的内径检测,无法实现多个检测样件的内径及圆度复合检测,存在检测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
因此,如何实现骨架油封内径及圆度复合便捷、快速的检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骨架油封内径及圆度复合检测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骨架油封内径及圆度复合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平台、定位调整机构、采集机构。
所述检测平台包括:LED光源板、地脚螺栓、定位板。所述LED光源板设置在定位板上,所述定位板四个边角设置有地脚螺栓。
所述定位调整机构包括:第一丝杠、第二丝杠、后板、纵向轨道、第一连接板、滑块、第二连接板、横向轨道、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定位板两端垂直设置有第一丝杠、第二丝杠,第一丝杠、第二丝杠顶部之间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后端与垂直设置在定位板上的后板相连接,所述后板前面设置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上移动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一丝杠、第二丝杠分别与第一连接板两端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后侧与滑块相连接,前侧与第二连接板后侧相连接,第一连接板顶部设置横向轨道。所述第二连接板顶侧开槽,槽内设置传送带,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使得滑块沿所述纵向轨道滑动。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设置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使得槽内传送带转动。
所述采集机构包括:滑台、第三连接板、蜗杆、涡轮、第三电机、相机支架、相机。所述滑台一端与的横向轨道移动连接,滑台底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传送带相连接。所述滑台顶部设置有第三连接板,所述蜗杆内置于第三连接板孔内,蜗杆前端与所述相机支架相连。所述相机设置在相机支架上。所述滑台顶部还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带动涡轮转动,所述涡轮与蜗杆的后端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LED光源板用于放置待测的骨架油封。
进一步的,还包括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相机相连接,用于执行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骨架油封内径及圆度复合检测方法。
第二方面,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骨架油封内径及圆度复合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108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