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埋栅结构的改进型石墨烯气体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96657.0 | 申请日: | 2023-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5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吴韵秋;徐涛;刘辉华;赵晨曦;余益明;张青风;康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甘茂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结构 改进型 石墨 气体 传感器 | ||
1.一种基于埋栅结构的改进型石墨烯气体传感器,包括:栅极金属层(1)、硅衬底层(2)、二氧化硅层(3)、石墨烯层(4)、源极金属层(5)与漏极金属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气体传感器还包括:三氧化二铝层(7),所述二氧化硅层设置于硅衬底层上表面,所述二氧化硅层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开设矩形凹槽,所述栅极金属层埋嵌设置于矩形凹槽内,所述三氧化二铝层设置于二氧化硅层与栅极金属层上表面,所述石墨烯层设置于三氧化二铝层上表面的中间位置,三氧化二铝层与石墨烯层上设置所述源极金属层与漏极金属层,源极金属层与漏极金属层分别位于栅极金属层的两侧、且三者在垂直方向上无交叠。
2.按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埋栅结构的石墨烯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氧化二铝层的厚度为20nm-100nm。
3.按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埋栅结构的石墨烯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金属层的金属材料采用金,所述源极金属层与漏极金属层均采用Ti/Pt/Au堆叠金属层。
4.按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埋栅结构的石墨烯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层采用石墨烯薄膜或石墨烯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9665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