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舵叶吊装对中工装及吊装对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82646.7 | 申请日: | 202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8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蔡益;周海峰;陈龙;陈明斌;梁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73/20 | 分类号: | B63B73/20;B63B73/30;B63B73/6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船舶专利中心 11026 | 代理人: | 董金鹏 |
地址: | 5107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装 工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舵叶吊装对中工装及吊装对中方法,其中舵叶吊装对中工装,包括:吊装支撑架,具有收容腔和多个吊码,收容腔的周向围壁具有开敞面;底部平台,设置在收容腔的底部,且底部平台上设置有滑动平台;施工作业平台,沿着收容腔的周向围壁设置在其上方以能与收容腔、滑动平台围设形成安装腔,且施工作业平台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地面的上落梯;多个调整件,包括用于调整底部平台距地高度的垂向调整件、用于调整滑动平台沿纵向运动的纵向调整件、用于调整滑动平台沿横向运动的横向调整件;固定夹紧装置,具有便于舵叶水平插入的夹持腔,且固定夹紧装置能从开敞面插入并收容在安装腔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舵叶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舵叶吊装对中工装及吊装对中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船舶的舵叶,大都在舵叶上焊接吊码,在安装位船体的合适位置焊接拉码,用葫芦来吊挂的多次反复移位,最后需手拉葫芦的拉移调整及手工的顶码或千斤顶来定位,这些作业方式大都是要焊接吊码和顶码,都存在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定位准确度也很难保证的风险。
一直以来,在船舶的舵叶吊装及对中作业中,基本上都是在船体结构的合适位置来焊接吊码、顶码,在舵叶上焊接吊码等。再采用吊机及手拉葫芦等将舵叶吊运到位,然后再采用葫芦和焊接顶码等来进行舵叶的对中定位,定位后再划钻孔线位,定位划线后,再采用葫芦或千斤顶等对舵叶进行移位,再钻舵叶的安装基座的孔,钻孔完成后再用葫芦来吊装复位,还需对吊码、顶码等进行切割、打磨和补漆等工作,不仅生产周期长、增加了劳动强度,存有安全难以控制的隐患。
新型高科技船的舵叶线型复杂,其安装于上层舱室与甲板面的空间里,舵上沿前端距离上层舱室底部间隙小,下沿前端距离甲板面间隙也小,高度空间受限严重。吊装安装难度大。特别是船体的材质易变形且难以矫正,在舵叶上焊接吊码、在船体上焊接吊码、在甲板面上焊接顶码等,均需要较多的切割、焊接作业,无法满足高科技船的材质的变形控制参数要求。因此,其无法按传统的钢质船舶或常规船舶的舵吊装方法来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舵叶吊装对中工装及吊装对中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舵叶安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及定位准确度低的难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舵叶吊装对中方法,包括:
吊装支撑架,具有收容腔和多个吊码,所述收容腔的周向围壁具有开敞面;
底部平台,设置在所述收容腔的底部,且所述底部平台上设置有滑动平台;
施工作业平台,沿着所述收容腔的周向围壁设置在其上方以能与所述收容腔、所述滑动平台围设形成安装腔,且所述施工作业平台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地面的上落梯;
多个调整件,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底部平台距地高度的垂向调整件、用于调整所述滑动平台沿纵向运动的纵向调整件、用于调整所述滑动平台沿横向运动的横向调整件;
固定夹紧装置,具有便于舵叶水平插入的夹持腔,且所述固定夹紧装置能从所述开敞面插入并收容在所述安装腔内;
其中,所述固定夹紧装置包括:
夹紧扶架,左右对称设置以形成夹持腔;
多个夹紧杆,设置在所述夹紧扶架上,且每个所述夹紧杆的长度可调;
多个夹紧压盘,每个所述夹紧杆的端部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夹紧压盘,且多个所述夹紧压盘形成舵叶的夹持点。
优选的,其中,所述吊装支撑架和/或所述夹紧扶架采用桁架式结构设计。
优选的,其中,所述施工作业平台的通道由并列设置在其上的两对栏杆围设形成。
优选的,其中,所述吊装支撑架的底端设置有多个行走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826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