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53239.3 | 申请日: | 202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5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杨青山;朱彦朋;张郭勇;杨鸿强;陈婷;阎德劲;陈维波;张涛;陈宵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1/10 | 分类号: | H02J1/10;H02H7/26;H02H1/00;H02H3/10;H02H3/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品 共用 直流电源 控制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包括:功率分配模块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端,所述功率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耦接,所述功率分配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设备耦接,从而形成用电设备的供电回路,所述功率分配模块采用固态功率控制器单元控制供电回路的通断;控制模块分别与若干个功率分配模块的控制端相连,用于实现各个功率分配模块的通信控制功能,以及收发外部通信控制指令,并检测功率分配模块的工作状态以及各供电回路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实现了对输入直流供电进行多路分配,可对每一路输出进行分配电控制,任一供电回路出现过流或过压情况,仅切断隔离故障电路,不影响其他回路供电,最大程度方便现场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加电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多产品共用电源在生产、试验中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传统的加电方式是将各产品的加电电源线采用鳄鱼夹、香蕉插头或直接并联的方式接入电源,利用电源自身的输出控制开关控制产品的加电与否,通过电源的电压电流显示观察产品的使用电压电流值。这种方式简便,但无法对单个产品进行独立控制,无法精确显示单个产品的电流电压,在使用过程中某个产品出现故障后不能适时反映其电压和电流,容易对产品造成深层次的损坏。采用通路独立控制和显示,对电源电压电流进行适时监控具有重大应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的应用场景中,无法对单个产品进行独立控制,无法精确显示单个产品的电流电压,在使用过程中某个产品出现故障后不能适时反映其电压和电流,容易对产品造成深层次的损坏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包括:
功率分配模块,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端,所述功率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耦接,所述功率分配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设备耦接,从而形成用电设备的供电回路,所述功率分配模块采用固态功率控制器单元控制供电回路的通断;
控制模块,分别与若干个功率分配模块的控制端相连,用于实现各个功率分配模块的通信控制功能,以及收发外部通信控制指令,并检测功率分配模块的工作状态以及各供电回路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态功率控制器单元包括:
功率开关电路,接入IO驱动信号和过压指示信号,并根据IO驱动信号和过压指示信号生成控制结果信号,所述功率开关电路包括设于供电回路的主开关管,所述主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主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耦接,所述主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用电设备耦接,所述主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控制结果信号,所述控制结果信号用于控制主开关管的启闭;
电压检测电路,与主开关管的第二端耦接,用于检测主开关管的输出电压信号,并将输出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判断后生成过压指示信号;
MCU,与电压检测电路耦接,用于接收过压指示信号和输出电压信号;与控制模块耦接,用于接收IO驱动信号;与功率开关电路耦接,用于将IO驱动信号输入至功率开关电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功率开关电路还包括:
逻辑判断单元,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输出端,所述逻辑判断单元的第一端接入IO驱动信号,所述逻辑判断单元的第二端接入过压指示信号,经逻辑判断后在所述逻辑判断单元的输出端输出控制结果信号;
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的输入端与逻辑判断单元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的输出端与主开关管的控制端耦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逻辑判断单元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532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