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53239.3 | 申请日: | 202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5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杨青山;朱彦朋;张郭勇;杨鸿强;陈婷;阎德劲;陈维波;张涛;陈宵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1/10 | 分类号: | H02J1/10;H02H7/26;H02H1/00;H02H3/10;H02H3/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品 共用 直流电源 控制 设备 | ||
1.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率分配模块,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端,所述功率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耦接,所述功率分配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设备耦接,从而形成用电设备的供电回路,所述功率分配模块采用固态功率控制器单元控制供电回路的通断;
控制模块,分别与若干个功率分配模块的控制端相连,用于实现各个功率分配模块的通信控制功能,以及收发外部通信控制指令,并检测功率分配模块的工作状态以及各供电回路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功率控制器单元包括:
功率开关电路,接入IO驱动信号和过压指示信号,并根据IO驱动信号和过压指示信号生成控制结果信号,所述功率开关电路包括设于供电回路的主开关管,所述主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主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耦接,所述主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用电设备耦接,所述主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控制结果信号,所述控制结果信号用于控制主开关管的启闭;
电压检测电路,与主开关管的第二端耦接,用于检测主开关管的输出电压信号,并将输出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判断后生成过压指示信号;
MCU,与电压检测电路耦接,用于接收过压指示信号和输出电压信号;与控制模块耦接,用于接收IO驱动信号;与功率开关电路耦接,用于将IO驱动信号输入至功率开关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开关电路还包括:
逻辑判断单元,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输出端,所述逻辑判断单元的第一端接入IO驱动信号,所述逻辑判断单元的第二端接入过压指示信号,经逻辑判断后在所述逻辑判断单元的输出端输出控制结果信号;
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的输入端与逻辑判断单元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的输出端与主开关管的控制端耦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判断单元包括:
第一与门,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与门的第一端接入IO驱动信号,所述第一与门的第二端接入过压指示信号,所述第一与门的输出端与第一光电耦合控制器的输入端耦接;
所述IO驱动信号和过压指示信号为逻辑高低电平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分压电阻单元,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一端与主开关管的第二端耦接;
比较单元,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输出端,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一端与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二端耦接,用于接收输出电压信号;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二端接入基准电压信号;
第二光电耦合控制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光电耦合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控制器的输出端输出过压指示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还包括:
第一AD转换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AD转换器的第一端与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二端耦接;
第一数字隔离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数字隔离器的第一端与第一AD转换器的第二端耦接,所述第一数字隔离器的第二端与MCU单元耦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产品共用直流电源加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阻单元包括:
第一电阻,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主开关管的第二端耦接;
第二电阻,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并联至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耦接至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532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