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链脂肪酸联合标志物在制备早期诊断糖尿病的检测试剂或检测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47149.3 | 申请日: | 202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82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宁光;王卫庆;毕宇芳;陆洁莉;王霜原;林泓;徐敏;徐瑜;李勉;王天歌;赵志云;贾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72;G01N30/8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一新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脂肪酸 联合 标志 制备 早期 诊断 糖尿病 检测 试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短链脂肪酸联合标志物在制备早期诊断糖尿病的检测试剂或检测物中的应用,该短链脂肪酸联合标志物为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组合,其中检测试剂可为血液检测试剂,检测物可为试剂盒,检测短链脂肪酸联合标志物的浓度水平并进行ROC曲线统计分析,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判断受试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当ROC曲线下面积>0.7时,提示受试者患有2型糖尿病的风险。本发明发现由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的浓度之和所构成的短链脂肪酸组合物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将其作为联合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为临床上筛查早期糖尿病提供新的辅助检测方法和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短链脂肪酸联合标志物在制备早期诊断糖尿病的检测试剂或检测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长期慢性高血糖为其主要临床特征,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健康和经济负担的主要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估计,在2021年全世界每10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5.37亿成年人),糖尿病的全球患病率达10.5%。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2021年有1.409亿成人糖尿病患者,到2045年预计将有1.744亿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多且发生率高,一旦发现难以治愈,是造成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高血糖的筛查和早期预测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尤为重要。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通过评估数百个小循环分子获得的人体生理学的全面读数,使反映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医疗和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小分子、代谢物的研究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表明,由胃肠道微生物厌氧酵解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李晓波等基于小样本横断面的研究表明,与35例健康对照人群相比,65例糖尿病患者血清短链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然而,目前尚无将短链脂肪酸联合标志物应用于新发糖尿病检测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短链脂肪酸联合标志物在制备早期诊断糖尿病的检测试剂或检测物中的应用,为临床上筛查早期糖尿病提供新的辅助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短链脂肪酸联合标志物在制备早期诊断糖尿病的检测试剂或检测物中的应用,所述短链脂肪酸联合标志物为乙酸(Acetic acid)、丙酸(Propionic acid)、丁酸(Butyric acid)、戊酸(Valeric acid)和己酸(Hexanoic acid)组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糖尿病为2型糖尿病。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试剂为血液检测试剂。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物为试剂盒,且所述试剂盒包含所述由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组成的短链脂肪酸联合标志物,分别作为血清代谢物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定性的标准品。
作为优选,通过气相色谱分析,采用Agilent 5977A MSD气质联用系统和AgilentDB-FFAP毛细管柱联合检测受试者血清中所述短链脂肪酸联合标志物的浓度水平,然后进行ROC曲线统计分析,通过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判断受试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当ROC曲线下面积>0.7时,提示受试者患有2型糖尿病的风险。
本发明还提供检测短链脂肪酸组合物的试剂在制备早期诊断糖尿病的试剂中的应用,所述短链脂肪酸组合物为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由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组合而成的短链脂肪酸联合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为临床上筛查早期糖尿病提供新的辅助检测方法和理论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发现组短链脂肪酸联合标志物用于诊断新发糖尿病的ROC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未经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471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反应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帧精准同步的用于超分领域评测的双屏异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