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煤矿巷道底鼓底板卸压槽切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16077.6 | 申请日: | 202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6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毅;朱磊;韩刚;刘虎;李皓;靳俊晓;解嘉豪;刘洋;郝晓琦;曹京龙;王渊;牟亮;孙明明;段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35/20 | 分类号: | E21C35/20;E21C41/18;E21F17/00;B02C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奇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煤矿 巷道 底板 卸压槽 切割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煤矿巷道底鼓底板卸压槽切割装置,在推动杆的末端设置有把手及控制面板,推动杆的前端与履带车后部连接,履带车下部设置有工作轴和轮轴,轮轴两端安装有履带车轮,工作轴配置有传动机构,工作轴中部径向固定连接有转盘,工作轴与转盘之间呈辐射状安装有多个伸缩骨架,每个伸缩骨架的外端通过卡扣安装有破底尖头或清槽板;在转盘两侧间隔设置有对称的储渣管和对称的渣土导流板,一对储渣管固定安装在履带车上,每侧的一个储渣管单独通过两个支承杆进行支承,每侧的一个储渣管外沿连接有一个渣土导流板。本发明的装置,保障了卸压槽两壁的完整性,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卸压槽施工对底板其他区域的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安全开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治煤矿巷道底鼓底板卸压槽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高应力引发的巷道底鼓问题越发突出,严重影响着矿井进行安全、高效的生产;由于矿井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很多巷道底板为软岩或巷道掘进过程中底板留设底煤,从而加剧了巷道底鼓的发生概率。目前针对巷道底鼓最直接的现场处置措施是进行起底,但是当底板软岩或底煤厚度较大时,起底后底板会再次发生底鼓,且起底工程量较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巷道底鼓还提出底板打锚杆、封闭性支架、底板注浆、底板大直径钻孔、巷道底板切槽等多种方法。
巷道底板切槽是指提前在巷道底板开掘出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槽,其作用在于对巷道底板进行有控制的应力释放,最大程度上减小底鼓对矿井生产的影响。现有底板卸压槽开掘方式主要有底板爆破开掘、底板锯缝开掘。底板爆破开掘对底板破坏较大,且爆破范围无法精准控制。底板锯缝开掘施工效率低且锯缝后卸压槽内煤岩体不容易掏出。因此,亟需研制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实现底板卸压槽开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煤矿巷道底鼓底板卸压槽切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板爆破开掘对底板破坏较大,且爆破范围无法精准控制;底板锯缝开掘施工效率低,锯缝后卸压槽内煤岩体不容易掏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煤矿巷道底鼓底板卸压槽切割装置,包括推动杆,推动杆的末端设置有把手,把手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推动杆的前端与履带车后部连接,履带车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工作轴和至少一个轮轴,轮轴两端安装有履带车轮,工作轴配置有传动机构,工作轴中部径向固定连接有转盘,工作轴与转盘之间呈辐射状安装有多个伸缩骨架,每个伸缩骨架的外端设置有一个卡扣,每个卡扣外端根据工作状态的需要安装一个破底尖头或一个清槽板;
在转盘两侧间隔设置有对称的储渣管和对称的渣土导流板,一对储渣管固定安装在履带车上,每侧的一个储渣管单独通过两个支承杆进行支承,每侧的一个储渣管外沿连接有一个渣土导流板。
本发明的防治煤矿巷道底鼓底板卸压槽切割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的伸缩骨架能够相对转轴中心沿径向伸长和缩短。
所述的清槽板是小半段圆弧状,圆弧底端中心点安装有一个隔板。
所述的储渣管是3/4圆弧状。
所述的控制面板中的各个控制按钮用于控制装置整体的前进、转盘的旋转速度、伸缩骨架的伸缩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底板卸压槽切槽掏缝同步,大大提高了卸压槽施工效率,有效保障了卸压槽两壁的完整性,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卸压槽施工对底板其他区域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安装破底尖头时的工作状态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安装清槽板时的工作状态的结构简图;
图3是图2中的a-a截面图;
图4是图2中的b-b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装置在卸压槽中运行时的正视结构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16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氢回收二氧化碳储能发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维数字图像引擎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