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污土壤修复复合菌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07232.8 | 申请日: | 202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6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马娜娜;杨传伦;车树刚;王建平;冯清敏;王秀芝;陈振发;冉新新;孙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09C1/10;C12R1/125;C12R1/38 |
代理公司: | 山东祺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61 | 代理人: | 赵斌 |
地址: | 256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污 土壤 修复 复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污土壤修复复合菌剂及其应用,该复合菌剂由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154的枯草芽孢杆菌、CGMCC NO.16167的枯草芽孢杆菌和CGMCC NO.24318的施氏假单胞菌制备而成;实验表明上述复合菌剂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具有高效降解效果,且不产生二次污染,降低了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环保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油污土壤修复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石油主要组分包括短链烷烃、长链烷烃、环烷烃及芳香烃等,石化行业中的采油、运输、炼化及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泄漏或污染,不管污染载体是水还是空气,最终归属地总是土壤,石油烃类物质进入土壤后会渗入土壤孔隙,粘性大分子造成土壤孔隙堵塞,阻断了空气的运输,从而引起土壤中营养成份及菌群群落的变化,造成土质恶化,此外,石油中还含有重金属及其它有毒有害分子,进入土壤后被土壤颗粒吸附并累积,而这些有害分子具有转移性,通过土壤媒介转移至农作物或地下水中,从而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生活水平及生活条件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当其冲就是环保水平的提高,水质、空气、土壤的净化是环保的最终目标,国内水质及空气净化技术发展较早,各项技术较成熟,而土壤修复的主体是土壤,量大、操作复杂、固体特性、修复成本高等的因素限制导致了土壤修复技术的起步慢、发展延滞等,在环保技术水平的带动下,土壤修复技术也打破瓶颈迎来发展,目前市场上主流土壤修复技术主要为物化工艺,如热脱附、多相抽提、土壤阻隔填埋、水泥窑、化学氧化、土壤淋洗等,物化工艺最大优点是见效快、工期短、技术成熟度高,但物化工艺成本高,会对土壤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且会引入其它化学物质,这也是物化工艺的最大弊端。
生物修复技术起步较慢,目前在市场上的应用刚刚起步,修复周期长是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限制因素,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变有害为无害,环保性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修复成本低,是一种高效、生态的绿色修复技术。此外,为了更好的保护土壤环境质量,管控土壤污染风险,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发布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注(试行)》(GB36600-2018),该标准中规定了不同用途地块修复后所依据的标准限值,现有技术中,CN111014277B公开了一种油污土壤修复剂,油污去除率达到49.38%,修复水平仍达不到GB36600-2018中一类用地的标准(石油烃≤826mg/kg)。
生物修复技术的核心是高效微生物菌剂的筛选,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底物谱系不同,而石油污染土壤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有机复合体,需要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修复,因此,高效微生物菌剂的筛选及应用评价是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污土壤修复复合菌剂及其应用,该复合菌剂由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154的枯草芽孢杆菌、CGMCC NO.16167的枯草芽孢杆菌和CGMCC NO.24318的施氏假单胞菌制备而成;实验表明上述复合菌剂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具有高效降解效果,不产生二次污染,且降低了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环保效益。
本发明复合菌剂包括菌株CY1、CY12和CY16,其中菌株CY1是保藏编号为CGMCCNO.16154的枯草芽孢杆菌,CY12即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167的枯草芽孢杆菌,CY16是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318的施氏假单胞菌;
更进一步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154的枯草芽孢杆菌已经在CN109486726A中公开,CGMCC NO.16167的枯草芽孢杆菌已经在CN109486725A中公开,已于2018年7月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 NO.24318的施氏假单胞菌已经在CN115786179A中公开,于2022年1月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072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