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段式高压注射工艺的模具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93369.2 | 申请日: | 2023-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52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郭小川;杜志全;田飞;唐亚滨;董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维盛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吴金水 |
地址: | 101322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高压 注射 工艺 模具 结构 | ||
1.一种分段式高压注射工艺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上盖(1)和模具底座(2),模具上盖(1)底面开设有模具型腔(101)和溢胶腔(102),模具型腔(101)位于溢胶腔(102)内侧,模具型腔(101)和溢胶腔(102)之间通过可开启或关闭的溢胶通道(103)连通;模具底座(2)顶面上装设有可与模具型腔(101)配合的模具型体,模具型体与模具型腔(101)之间可形成注胶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高压注射工艺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底座(2)上设有两道或两道以上闭环的密封条安装槽,密封条安装槽内设有密封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高压注射工艺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上盖(1)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抽真空口(104),以通过抽真空口(104)与真空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高压注射工艺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上盖(1)上设有注胶口(105),以通过注胶口(105)向注胶腔内注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高压注射工艺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胶通道(103)靠近模具上盖(1)底面的一侧开放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高压注射工艺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胶通道(103)内设有垂直穿过溢胶通道(103)长度方向的启闭通道(106),启闭通道(106)内配合连接通道控制机构(3),以通过通道控制机构(3)控制溢胶通道(103)的开启或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高压注射工艺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控制机构(3)包括推杆组件(4)、接装座(5)、导向轴(6)、滑管组件(7)、第一压簧(8)和封堵管组件(9);推杆组件(4)固定端固定在模具上盖(1)顶面上,推杆组件(4活动端固定接装座(5),接装座(5)上固定导向轴(6),导向轴(6)滑动配合在滑管组件(7)内,滑管组件(7)内部与导向轴(6)之间通过第一压簧(8)连接;滑管组件(7)连接在封堵管组件(9)内,封堵管组件(9)密封滑动在启闭通道(106)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高压注射工艺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管组件(7)包括包括滑管本体(701),滑管本体(701)插入至封堵管组件(9)的一端封闭设置,滑管本体(701)另一端设有与导向轴(6)滑动配合的滑道,导向轴(6)和滑道底面之间固定有第一压簧(8);滑管本体(701)插入至封堵管组件(9)的一端设有斜压面;滑管本体(701)上固定有圆盘座(702),封堵管组件(9)一端连接在圆盘座(702);圆盘座(702)上固定第一多棱杆(703),第一多棱杆(703)中部滑动在接装座(5)上,第一多棱杆(703)位于圆盘座(702)和接装座(5)之间的杆体上套设第一增强压簧(70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高压注射工艺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管组件(7)还包括第二多棱杆(705),第二多棱杆(705)中部滑动在接装座(5)上,第二多棱杆(705)靠近圆盘座(702)的一端固定联动板(706),第二多棱杆(705)上套设第二增强压簧(707),第二增强压簧(707)两端分别与联动板(706)和接装座(5)固定,联动板(706)上螺纹配合增强连杆(708),增强连杆(708)内端可插接在圆盘座(702)的联动孔内;接装座(5)上固定限位螺杆(709),限位螺杆(709)中部滑动在圆盘座(702)的纵向孔内,限位螺杆(709)上螺纹配合调控螺母(710),调控螺母(710)顶压在圆盘座(702)底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高压注射工艺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管组件(9)包括密封滑动在启闭通道(106)内的封堵管本体(901),滑管本体(701)密封滑动在封堵管本体(901)内;封堵管本体(901)远离启闭通道(106)的一端转动在活动托架(902)上,活动托架(902)螺纹配合在调控螺杆(903)上,调控螺杆(903)一端与调控电机(904)输出轴连接,调控电机(904)固定在圆盘座(702)上;调控螺杆(903)上滑动配合旋转管(905),旋转管(905)内侧设有凸棱,凸棱滑动在调控螺杆(903)的限位凹槽内,旋转管(905)上固定第一齿轮(906),第一齿轮(906)啮合第二齿轮(907),第二齿轮(907)固定在封堵管本体(901)上,旋转管(905)和封堵管本体(901)均转动在联动架(908)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维盛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维盛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9336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