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改善TIC暗块的触控显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87060.2 | 申请日: | 202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94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阮丽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映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京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tic 显示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改善TIC暗块的触控显示结构,包括有显示区、IC芯片键合区以及配线,扇出区将配线分为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第一走线区位于IC芯片键合区内;第一走线区包括有第一M1线、第一M2线和第一M3线;第一M1线和第一M3线在垂直方向上无交叠,第一M2线的第二端与第一M3线在垂直方向上交叠,且第一M2线的第二端的宽度小于第一M3线的宽度,上述设置,使第一M3能够包覆第一M2材料,可防止第一M2材料边缘光阻覆盖性不佳,药液渗入侧向蚀刻第一M3材料,造成M3走线断路的问题,而且,第一M1线和第一M3线在垂直方向上无交叠的设置,使得第一M3线可以做到单层跨接,从而增加制程裕度,有效的改善TIC暗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改善TIC暗块的触控显示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屏显示市场目前已进入产品多元化,从小尺寸的手机到中大尺寸的NB、平板、车载甚至到IT产品。
触控技术主要分外挂式(Outcell)与内嵌式(Incell)两种,以手机、平板以及NB产品来说,为因应因成本、重量、厚度上考虑,内嵌式(Incell)产品逐渐取代外挂式(Outcell)产品。图1是内嵌式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剖视图,其触控显示结构包括有M1层、GI层、M2层、PV层、OC层和CH层。
但是,目前内嵌式(Incell)产品有逐渐往窄边框趋势,故于Fanout区域,由如图1和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结构,修改为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的触控显示结构,从图3中可以看出,该改进是在除ICBonding(IC芯片键合)区之外的区域涂布一侧OC层(平坦化层),并且在图1的基础上,增设了M3层和VA层,如图4所示。
但由于ICBonding区,无OC层,导致M3爬M1和M2处,会有M3爬坡断线问题,如图5和图6所示,故于显示画面时,面内显示区会产生暗方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TIC暗块的触控显示结构,能够避免M3断线,达到改善TIC暗块的目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能改善TIC暗块的触控显示结构,包括有显示区、IC芯片键合区以及用于连接显示区和IC芯片键合区的配线,所述触控显示结构还包括有扇出区,所述扇出区将配线分为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所述第一走线区位于IC芯片键合区内,所述第二走线区位于扇出区内;
所述第一走线区包括有第一M1线、第一M2线和第一M3线,所述第一M1线设置在第一M2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M1线和第一M2线之间设置有第一GI层,所述第一M2线设置在第一M3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M2线和第一M3线之间设置有第一PV层;
所述第一M1线和第一M3线在垂直方向上无交叠,所述第一M2线的第一端与第一M1线在垂直方向上交叠,所述第一M2线的第二端与第一M3线在垂直方向上交叠,且所述第一M2线的第二端的宽度小于第一M3线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M2线的第一端的宽度小于第一M1线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走线区包括有第二M1线、第二M2线和第二M3线,所述第二M1线顶部设置有第二GI层,所述第二M2线设置在第二GI层顶部,所述第二GI层顶部设置有能覆盖第二M2线的第二PV层,所述第二PV层顶部设置有OC层,所述第二M3线设置在OC层顶部,所述OC层顶部设置有能够覆盖第二M3线的VA层,所述VA层顶部设置有CH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M1线的宽度大于第二M2线的宽度,所述第二M2线的宽度大于第二M3线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映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映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7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