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GNSS折射模式的地表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79708.1 | 申请日: | 202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80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伟;徐天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2/04 | 分类号: | G01N22/04;G01N33/24;G01S19/14;G01S19/36 |
代理公司: | 济南果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90 | 代理人: | 马瑞月 |
地址: | 250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gnss 折射 模式 地表 土壤含水量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GNSS折射模式的地表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空气中GNSS信号直射信号与土壤中GNSS折射信号的功率比反演地表土壤湿度,利用连接土壤中天线(主天线)、空气中天线(辅天线)的GNSS接收设备输出的SNR观测值实现功率比的准确获取;利用该多项式函数、GNSS SNR观测值、土壤温度观测值实现地表土壤湿度的测量。该方法可利用低成本、导航型、消费级GNSS接收器和天线采集的数据,实现地表土壤湿度的连续、近实时、高精度测量,且对使用环境要求较低、便于部署和实施,能够有效解决地表土壤湿度高精度、实时(近实时)监测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陆地自然环境监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GNSS折射模式的地表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地表土壤水分变化监测、作物灌溉调节、气象干旱监测以及预测等。
背景技术
土壤水是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生命线,也是陆地大气耦合系统中水循环和能量循环之间的纽带。相对于深层土壤湿度(10cm以深),地表土壤湿度(0-10cm)对太阳辐射、大气降水等事件极为敏感,获取准确、连续、近实时的土壤湿度动态变化信息对农业灌溉、水文气象、旱灾防御等至关重要。例如,在农业领域,根据土壤湿度实时监测数据、结合作物自身需水特性,适度对土壤湿度调节,可促进作物发育、提高产量。在气象领域,地表土壤湿度是多种干旱预测模型、旱情评估指标的必要输入参数,准确的地表土壤湿度信息是干旱灾害精准预测、评估的前提和基础。
GNSS泛指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全球的、区域的和增强的,如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相关的增强系统。GNSS折射模式技术使用两组天线和接收机,同时采集GNSS信号;其中,一颗天线安装在被测媒质中(如,土壤)用于采集透射到被测媒质中的折射信号;一颗天线安装在空气中用于采集直射信号。根据折射信号相对于直射信号强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反演被测媒质电特性有关的参数。相对于GNSS反射或干涉信号,GNSS折射信号对被测媒质电特性有关的参数变化更加敏感,因而非常适合测量媒质电特性有关的参数,如:土壤湿度、积雪密度、植被含水量等。
现有的土壤湿度测量方法或技术可以分为三类:人工采样烘干法、FDR或TDR传感器测量法、主动或被动卫星微波遥感测量法。现有技术方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人工采样烘干法。人工采样烘干费时耗力,对土壤质地具有破坏性,无法对土壤湿度进行原位、连续监测。
(2)FDR或TDR传感器测量法。这类传统的传感器测量方法比较适合深层(10cm及以深)土壤湿度的监测。对表层土壤(10cm以浅)来说,由于土壤水分波动会导致土壤结构产生周期性“拉伸—挤压”循环过程,破坏土壤结构的连续性,导致传感器探针和土壤之间产生缝隙,从而致使此类传感器测量方法的失效。
(3)卫星微波遥感测量法。卫星微波遥感测量方法的误差偏大(≥0.03cm3cm-3),尤其在山区等地形复杂区域;此类方法的时间分辨率也偏低(≥3天);数据的获取较为繁琐,对用户来说数据源不能自主可控。因而,也无法实现地表土壤湿度的高精度、连续、实时(近实时)监测。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近年来国内外还出现了两种利用GNSS信号测量土壤湿度的方法:GNSS反射测量法(GNSS-R)和GNSS干涉测量法(GNSS-IR)。这两种方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GNSS反射测量法。该方法需要特制的、左旋圆极化模式的GNSS天线接收来自地表的反射信号,且需要专用的GNSS设备对信号进行处理产生土壤湿度值。这种测量方法的经济成本非常高、所用设备的能耗极大,不适合大规模、组网化地基土壤湿度监测实际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79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