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产品灌漆模具及碳纤维产品表面灌漆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73990.2 | 申请日: | 202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22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苗隽;杨桂响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金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3/02 | 分类号: | B05C13/02;B05C21/00;B05C9/14;B05D3/02 |
代理公司: | 昆山中际国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11 | 代理人: | 尤天珍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产品 模具 表面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产品灌漆模具及碳纤维产品表面灌漆加工方法,碳纤维产品灌漆模具包括动模、定模和加热装置,动模上设有动模型腔、动模进料槽、灌漆口、动模溢料型腔和动模溢料缓冲型腔,定模上设有定模型腔、定模进料槽、定模溢料型腔和定模溢料缓冲型腔,定模和动模对接后顺序形成与灌漆口密封连通的进料流道成型腔体、溢料缓冲腔体和溢料包,碳纤维产品表面灌漆加工方法为先将碳纤维产品定位在动模型腔内,合模后给模具内灌注油漆,并在一定温度下保持设定时间,开模取出产品后在加工设备上将渣料包、溢料缓冲腔体和进料流道形成的油漆成型部切割去除,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漆膜上有气泡的问题,提高了碳纤维产品灌漆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碳纤维产品加工方法,特别是指一种碳纤维产品灌漆模具及碳纤维产品表面灌漆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内饰常常采用碳纤维材料进行制作,实现轻量化和高强度的效果,目前碳纤维材料表面处理多采用喷涂工艺,喷漆难以达到厚度均匀、轻薄、美观的效果。
通过PUR灌漆技术取代传统的喷涂工艺,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表面美观度和生产效率,但PUR灌漆技术生产过程因困气会产生气泡,PUR灌漆技术为了将原料注入时的气泡排出产品成型区,在模具内设计了溢料包,溢料包位于成型腔体沿油漆流动方向的尾端,通过合模线8在成型腔体和溢料包之间产生压力差,将注料时的气泡与部分原料一起挤向溢料包。
但随着溢料包的饱和度逐渐增加,溢料包与成型腔体之间的压力逐渐降低,会导致部分气泡无法完全排出成型腔体进入溢料包,同时,由于油漆在成型腔体内向前流动最终进入溢料包内的同时,受到反作用力,会有部分油漆反向流动从溢料包的溢料口反流出来进入成型腔体内,因此无论溢料包设计的多大,都会有部分气泡残留在成型腔体内,最终使得产品表面靠近溢料包部位形成有气泡,造成产品不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产品灌漆模具,该碳纤维产品灌漆模具能够有效解决产品靠近溢料包一端表面存在气泡的现象,有效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产品灌漆模具,包括动模、定模和加热装置,所述动模能够朝向定模方向运动的设于定模一侧,加热装置分别能够给动模和定模加热,所述动模上设有动模型腔、动模进料槽、灌漆口和动模溢料型腔,定模上设有定模型腔、定模进料槽和定模溢料型腔,所述动模型腔和定模型腔之间能够对接形成密封的成型腔体,所述定模型腔上设有能够止动定位待灌漆产品的产品定位结构,所述产品定位结构上待灌漆产品表面与动模型腔之间形成供油漆容纳的灌漆空间,动模进料槽和定模进料槽能够对接形成密封的进料流道,所述进料流道一端与成型腔体一端连通,进料流道另一端与灌漆口连通,所述动模溢料型腔和定模溢料型腔能够对接形成密封的溢料包,溢料包朝成型腔体一侧设有尺寸收缩的溢料口,所述动模上还设有动模溢料缓冲型腔,所述定模型腔上还设有定模溢料缓冲型腔,动模溢料缓冲型腔和定模溢料缓冲型腔能够对接形成密封的溢料缓冲腔体,所述成型腔体另一端与溢料缓冲腔体一端连通,溢料缓冲腔体另一端与溢料包的溢料口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料缓冲腔体一端与成型腔体另一端通过圆角的方式平缓对接,溢料缓冲腔体内成型的成型件与成型腔体的灌漆空间形成的漆膜通过圆弧平缓衔接形成一体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料包容积大小占灌漆空间容积大小的18%-2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料缓冲腔体沿油漆流动方向的宽度≥20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模型腔内的产品定位结构包括与待灌漆产品上定位孔一一对应的定位销和位于定模型腔表面上的若干负压气孔,所述动模型腔型腔上设有与定模型腔内定位销一一对应的避让槽,所述定位销能够插设于待灌漆产品上定位孔和动模型腔的避让槽内,所述负压气孔与负压发生装置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金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金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739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