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uNPs猝灭FAM双信号探针检测ENR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71176.7 | 申请日: | 202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80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胎花;李滨汐;王安琪;钱美汝;韩建刚;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转慧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649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unps 猝灭 fam 信号 探针 检测 enr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uNPs猝灭FAM双信号探针检测ENR的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建立ENR浓度与荧光恢复的回归线方程,根据荧光恢复程度和吸光度增加程度,来测定待测样品中ENR浓度。本发明既可以使用荧光法检测ENR,又可以使用比色法检测ENR,并可以快速的使用肉眼观察。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快速方便,不需要依赖大型的仪器设备,不需要添加颜色诱导剂,对检测时间要求不严格,可用于高灵敏检测牛奶、水样中的ENR,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和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检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uNPs猝灭FAM双信号探针检测ENR(恩诺沙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即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FQs)。因其高效、低毒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畜牧和水产养殖行业中。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因其价格低廉、生物利用率高、杀菌效果好,常被作为动物专用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常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地下水、地表水和畜禽废水中。尽管在水环境中检出浓度都很低,但因其在水中较难降解,较易在水中积累,对微生物、植物和动物有一定的毒性和危害。进入食物链后影响人类健康,长期接触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风险。因此,许多国规定了ENR的最高残留量。我国及欧盟等国分别规定了最大残留量(MRLs),且规定了动物源性食品(包括牛/羊奶及水产品等)中ENR的MRLs为100μg/kg(约0.28μM)。
当今,国内外检测FQs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酶联免疫法、分子印迹聚合物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前处理时间长、检测过程复杂、不能满足大批量检测的需求、对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等特点。因此,基于ENR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发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的检测方法对检测ENR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uNPs猝灭FAM双信号探针检测ENR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AuNPs猝灭FAM双信号探针检测ENR的方法,所采用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包括AuNPs与FAM-核酸适配体;所述的FAM-适配体依靠静电吸附在AuNPs表面形成FAM-适配体/AuNPs复合体,基于AuNPs和FAM之间的FRET效应,AuNPs能够猝灭FAM的荧光并使AuNPs不能发生聚集;将待测样品加入到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混合物,静置反应,当待测样品中存在靶物质ENR时,发生亲和力竞争,ENR优先与FAM-适配体结合形成FAM-适配体/ENR复合体,通过释放FAM-适配体,从而使FAM的荧光恢复;AuNPs在Tris-HCl缓冲液的作用下发生聚集,其颜色发生变化(从红色变成紫色或蓝色),使吸光度比率A670/A540的差值升高;通过建立ENR浓度与荧光恢复的回归线方程,根据荧光恢复程度和吸光度增加程度,测定待测样品中ENR浓度。
所述的基于AuNPs猝灭FAM双信号探针检测ENR的方法,AuNPs和FAM-适配体在Tris-HCl缓冲液中结合。
所述的基于AuNPs猝灭FAM双信号探针检测ENR的方法,AuNPs的吸光度为0.3,FAM-适配体的浓度为100nM。
所述的基于AuNPs猝灭FAM双信号探针检测ENR的方法,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50min。
所述的基于AuNPs猝灭FAM双信号探针检测ENR的方法,ENR的检测范围为0-100μM,检出限低于0.002μM。
所述的基于AuNPs猝灭FAM双信号探针检测ENR的方法,比色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02-0.2μM,线性回归方程为y=0.5913x+0.037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71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量子资源优化分配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曲面基底透明导电电路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