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食同源桑葚中的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64452.7 | 申请日: | 2023-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0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扶雄;陈小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1/715 | 分类号: | A61K31/715;A61P3/10;A61K36/605;C08B37/00;A61K13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宫爱鹏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源 桑葚 中的 多糖 制备 预防 治疗 糖尿病药物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食同源桑葚中的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桑葚多糖的分子量分布为102.33±5kDa,8.71±1kDa和5.62±1kDa,含量分别为53.47±5%、12.40±2%、34.13±3%。本发明桑葚多糖能显著增加有益菌Allobaculum和Bifidobacterium丰度,减少有害菌Shigella丰度,共同起到辅助抗糖尿病的作用,并首次使用混合抗生素清除T2DM小鼠肠道菌群实验进行反向论证,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的调控可能是FMP在T2DM发病和进展中的靶点,为桑葚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改善2型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桑葚多糖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葚多糖作为潜在益生元在制备调节2型糖尿病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进而改善2型糖尿病相关症状的功能食品或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估计,到2045年,大约7.83亿人可能受到DM的影响,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占绝大多数,约90%。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降糖药物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长期服用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低血糖、体重增加、肝肾功能受损、血糖漂移等。随着肠道微生态领域研究的发展,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之间的互作关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同时也给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因此,人们提出了恢复肠道菌群的策略,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桑葚在我国许多古典医药著作中均有记载,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功能,对预防和改善各种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在糖尿病改善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糖是桑葚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桑葚粗多糖或水提液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功效,但是关于其改善机制以及对肠道菌群调控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有必要对桑葚多糖进行制备并通过糖尿病及肠道菌群清除动物模型等多方面多角度进一步探讨其降血糖机制,为桑葚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筛选出与桑葚多糖抗糖尿病作用相关的关键肠道菌属。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桑葚多糖作为潜在的一种益生元在制备调节2型糖尿病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进而改善2型糖尿病相关症状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桑葚多糖在制备改善2型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桑葚多糖的分子量分布为102.33±5kDa,8.71±1kDa和5.62±1kDa,含量分别为53.47±5%、12.40±2%、34.13±3%。
所述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分别为17.88±2%:7.71±1%:5.52±1%:6.69±1%:52.09±5%:6.01±1%:4.10±1%。
所述桑葚多糖是桑葚粉末通过95%乙醇脱脂、水热提取、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AB-8大孔树脂脱色、3000Da透析袋透析后经冷冻干燥获得的多糖成分。
优选地,所述水热提取是向脱脂后的桑葚滤渣中以料液比1:(5-15)w/v加水,90±10℃下边搅拌边水浴加热3±1h,重复操作1-3次后,离心收集上清提取液。
优选地,所述脱脂是向桑葚粉末中以料液比1:(2-6)w/v加入95%乙醇,70±10℃下边搅拌边水浴加热4±2h,重复操作0-2次后过滤,收集桑葚滤渣。
优选地,所述乙醇沉淀是将得到的上清提取液在55±10℃下减压浓缩后,加入无水乙醇使乙醇体积浓度达到80%以上,4℃下静置,离心收集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644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